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几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3-07-19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摘编自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帷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遥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从》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唐朝中央官制运行方式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2022-11-26更新 | 40次组卷 | 2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三模历史试卷
4 . 民主是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的初控》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49—1956 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 . 材料     一战结束后,克里孟校决心把德国“打回1870年”,提出了许多非常过分的要求,诸如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事实上肢解德国等等。虽然他的提议未获美、英赞同,但《凡尔赛和约》对德仍非常严苛.1919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对德国过于苛刻,超过其赔偿能力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德国的复仇。他的观点,当时无人重视,但后来的历史,被他不幸言中。苏联作家爱伦堡在二三十年代长期驻往西欧,他多次参加德国纳粹在缭绕着浓浓劣质烟味的啤酒馆、咖啡馆的聚会,发现许多激烈的发言者都是工人,他痛心地看到,在纳粹的选票中,工人选票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中国学者盛成在回忆录记述1934年他到德国柏林开会,70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晚上熄了灯,点了一支蜡烛说:“我这是为希特勒点的,现在没有人来救我们,只有他是个救星。”

-----据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人类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的努力。
2021-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批评了汉武帝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写道:“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指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爱忠直之言却恶人欺蔽。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清人吴裕垂在《历朝史案》中指出:“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退而渡江航海,竟以议和误国。则武帝所为,又岂宋人所能议乎?”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班固“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据《史者对汉武帝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史家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历代史家对汉武帝的不同评价的主要原因。
2021-1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材料:秦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崇武尚战、重功利、轻伦理、宗法现念相对淡薄、重实地、求数量、贪大尚多等文化特征,在商鞅交法中都有所体现。他的垦草、徕民、耕战等令,其近期效应立竿见影。为了以实际工作效果来考察奖罚各规官吏,商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比校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如人口的登记、国有资产的逐一登记、军功的登记、立动行费、有罪处罚的标准等。

秦国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各请侯国。商鞅交法把秦国完全纳入了体制上的君主专制、政治上的军国主义、思想上法家独尊的道,这种机制在商鞅死后一直延续,不可逆转,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据王绍东《商鞅变法成功原因的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顺应秦国风尚进行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11-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周易》的作者,司马迁的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之说在唐初孔颖达等人编撰《五经正义》前几成定论,然此说在疑经盛行的两宋时期饱受质疑和挑战。他们还改动经传文字,对《周易》经、传的篇章次第进行了再审视,并编订了很多所谓的“古本《易》”。在疑古大潮之中,部分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文字讹误、脱衍、训话及典章制度制度的考辨、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的考证等予以独特关注。宋代学者对佛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

——据王长红《宋代文人笔记中的疑经思潮》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学者们既要推倒经学的统治地位,又希望”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他们“重新估定一切的价值”,主要是圣贤教训、制度风俗、行为信仰,看它们到底”是与不是”“好与不好”“适与不适”。至此,经学使由定于一尊,不得非议的地位,跌落到被识别、评判和取舍的普通位置。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也就变成了根本的转向。这一转向以抨击礼教始,整理国故、文学革命终,把经学导入了纯学术的道路。

——据天祥《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近代经学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疑经思潮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疑经思潮的不同,并予以简要评价,
9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构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1)材料一中的这个“偏房”是什么机构?它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是通过哪场革命实现的?简要说明这场革命的积极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
2021-10-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制夷”的原因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事件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