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于1889年、英国于1908年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确立养老保险制度,而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得较晚。20世纪初,美国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建立起一个由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运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地方上的州和市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计划。联邦政府实行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于大萧条时期,以国会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这部法律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未成年人保障为核心内容,对老年、失业、伤残、死亡和遗属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津贴,强调应当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联邦政府和州及地方政府的职能。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美国得到确立。

——摘编自曾益《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及应对策略》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保障的统筹比例较高,而待遇标准相对较低,在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推动下,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候选人都向选民做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承诺,以此来拉拢选民,其结果是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攀升。60年代福利的过快增长,为70年代以后社会保障的支付危机埋下了隐患。社会保障制度被作为政治工具,是西方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摘编自王虎峰《养老金生产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继承汉唐以来由政府统一管理粮食征调、储备的办法,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善的仓储系统。宋代仓储多建于城市及近畿,乡村受惠有限。北宋初期,开封建有多座全国性、规模大的粮仓,受纳四河(汴河、黄河、惠民河、广济河)漕粮。为了将东南漕粮输送至京师,北宋在江淮漕运中实行转般法,于真、扬、楚、泗诸州设置了七所转般仓。常平仓“遇贵量减市价菜,遇贱量增市价籴”,平准粮价,调节粮食市场;广惠仓侧重于常规性济贫,是为配合政府福利机构而专门设立的恤贫仓储。从宋代仓记等文献记载来看,社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在创办与管理上,既有地方政府参与,也有士人、富民、僧人等参与。这些基本奠定了元、明、清备荒仓储制度发展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杨芳《“国家大本,足食为先”:宋代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材料二   武汉的仓储承继国民政府,多年来仓制混乱,加之层层盘剥之下举步维艰,储藏问题频发,周转赈济等功效更是名存实亡。19531957年正值一五计划,恰逢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三大改造实行,武汉粮仓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全国储运工作会议及《国家粮食仓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指示,武汉粮食管理部门陆续开展粮食进出库、粮库普查、管理工作等,并结合武汉区位优势特点,提出了“查仓清资,摸清家底,加强计划运输,保证完成运输任务,提高科学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完成节约任务”的工作方针,并于1957年进一步提出“重防于治,治早、治好、治了”的工作重点。武汉粮仓在发展中展现出功能的扩充,如社会保障与救灾,丰年广积粮,灾年调存粮救济,发挥了仓储“储蓄池”的作用。

——摘编自张子涵《19491966年武汉粮食仓储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仓储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影响宋代仓储制度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仓储制度的优势,并谈谈你对中国粮食仓储制度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脱钩战略问世,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不发达状况,扭转现行状况的代表性主张。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挣脱旧殖民主义的奴役并取得独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力量,持续表达自身摆脱依附、独立发展的正义诉求。以不结盟运动为象征,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为去依附脱钩主体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初步发展。

伴随着全球化日益深度发展,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应对发展中国家崛起带来的挑战,也喊出了脱钩的口号,试图同具有战略竞争关系的特定国家断然脱离有关领域的密切联系,以维持优势、独霸资源、摆脱困局,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招牌。一些西方大国政府和保守政客出于自身体制危机和无力应对发展困局的窘况,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压制、围堵发展中国家崛起,以求继续维持霸权。

——摘编自许鹏《脱钩:去依附战略与“逆全球化”思潮之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脱钩战略”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力量的变化,据此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的认识。
2023-10-11更新 | 1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江西卷)(15+4模式)-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 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巳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一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18世纪中叶,由于沙俄威胁边疆,故清朝采取罢市的方式使其被迫与清廷谈判订立条约。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经营着“万里茶道”的晋商为及时运送茶叶等货物,不断扩充商路上的船行、车帮、驼队等运输组织。张家口在明朝时只是一个小边堡,到清朝却成为华商从事边市贸易输出输入货物的重要基地。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近代以来,徽州茶叶和福建茶叶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特征,在商业活动中往往是重义轻利,南宋大儒朱熹曾在福建生活讲学多年,其思想对福建商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近代徽州茶商和福建茶商的经营活动中,家族传承的经营模式屡见不鲜。明清时期,广州地区的外销茶贸易几乎为福建茶商和徽州茶商所垄断。五口通商以后,徽州和福建地区茶叶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徽州茶商往往在本地进行茶叶的收购和加工活动,依靠长江和京杭运河两大水系,然后运往上海或广州进而销售到国外,销售的产品多为精装绿茶。而福建茶种类丰富,以红茶、绿茶和砖茶为主,就地销售给山西茶商,再由他们北运至恰克图等地销售,产茶地与贸易地之间的距离遥远,给茶叶的外销造成了极大不便,尤其“自粤逆窜扰两楚,金陵道梗,商贩不行,佣工失业。”

——摘编自楚子轩《近代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茶商与徽州茶商的相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外贸易给你带来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7 .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创制和演变,充满着政治智慧。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6郡;郡辖县1 000左右,大县设令,小县置长。汉承秦制,并随着疆域的扩大,郡增至83个。汉武帝设置13部刺史,将各郡分置于各部监察之下。东汉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全面掌管一州的行政、军事、民事大权。宋朝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对各州进行监控。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材料二 西汉文帝时“以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草创刺史制度。武帝元封五年,把“监郡御史”系统、“丞相史”系统和“派遣使”系统三者糅合为一,“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级,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六方面职责)。”至此,刺史制度正式确立。至成帝时“罢刺史,更置州牧。”东汉光武初年,州牧已拥有地方军事和行政权力,刺史走向地方官化。至汉末灵帝,中央失去了对州牧刺史的控制,刺史州牧的监察职能也完全丧失,州、刺史部由监察区变成一级行政区。两汉刺史制度寿终正寝。袁绍、刘表等都是从州牧起家,手握实权,割据一方。

——摘编自刘运玺《关于两汉刺史制度的几个问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西汉、东汉和宋朝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过程。西汉和北宋初期,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作了一定调整,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刺史制度演变的主要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刺史制度形成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和刺史制度演变的历史启示。
2023-07-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17世纪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钟表生产。英国钟表是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到18世纪,已经控制了中国市场。连《粤海关志》亦称“其土产则有大小绒哗叽、羽纱、紫檀、火石及所制玻璃镜、时辰钟表等物,精巧绝伦。”

……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及其雇员亦积极输入钟表,用于换取中国货品。

摘编自叶农《明清时期广州与西洋钟表贸易》

材料二 广州十三行成为西洋钟表的进口中心及广州钟表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钟表技术文化的交流沟通。清代中期广州制作的钟表在外观上保留了西洋钟表金碧辉煌的特点,而机械部分则保留西洋钟表精密准确、构造复杂的机芯,声效上保留报时与伴乐合一的“自呜钟”特点。此外,在多方面融入中国特点,材质采用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蚨琅、紫檀木嵌金银丝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楼观式、亭式、花盆顶、葫芦型等中国传统形状,钟壳装饰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恋,如“天下太平”“天下盛世”,图案则是如福寿万年、三星高照、仙人祝寿、渔樵耕读等传统题材。

摘编自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期钟表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英国钟表进入中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清代广州钟表业发展的看法。
2023-07-08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2023-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5年,禀着“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现之处所”的想法,张謇率先在他的家乡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南馆楼下展出动植物标本,楼上则陈列历史文物。北馆陈列着鲸鱼骨架和书画作品等。到了1913年,博物苑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2.6公顷,融植物园、动物园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

——摘编自王栋云《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使大量文物迅速集中到文物保管机构。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文物局,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管理机构。1956年文化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两务”理论。……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也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恢复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席位,中国得以汲取国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

——摘编自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49—2005)》

(1)据材料一,概括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2023-06-29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