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丝路贸易重新兴盛。通过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元廷分别与欧洲、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建立了外贸联系。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诚如时人所称:泉州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仅胡椒一项,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就相形见绌了,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舶来物品输入沿海港口后,由商贩们贩运、销往全国各地。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

——摘编自王珍曙《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其间,货物贸易规模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张,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90%。出口市场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经济体。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实现了多元化。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3-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9月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西线战场陷入胶着状态,英国想要通过开辟新战线打破战争僵局。奥斯曼帝国参战后,俄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19151月,俄军总司令尼古拉大公请求协约国在某处发动军事行动牵制奥斯曼帝国。英国陆军大臣基钦纳接受了尼古拉大公的请求,开始计划利用海军在土耳其海峡发动攻势,目的是依靠武力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占领加里波利半岛,援助俄国在高加索的作战,并迫使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稳定英国在中东的局势。但英国政府内部对于此次军事行动存在分歧,决策混乱,造成登陆作战行动延迟到425日才开始。奥斯曼帝国军队在德国将军冯.桑德斯的指挥下,利用英军的延误,加强了对半岛的军事布防。8月,英军在半岛的苏弗拉湾发动攻势,因为指挥官斯托普福德的失误,英军没有及时占领制高点提基堆岭,土耳其将领凯末尔再次挽救危局,击退了英军的进攻,双方再次陷入对峙局面,战役最终以英法失败撤军而结束。

——摘编自陈利宽《论加里波利战役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里波利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里波利战役的影响。
2023-07-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和天文学的传入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引进与反引进的斗争相当激烈。清初学者梅文鼎认为法有可采何论东西,理所当明何分新旧务集众长以观其会通,毋拘名相而取其精粹。梅文鼎毕生研究数学和天文学,著述繁富。梅文鼎对于当时的中西数学进行了相当全面的研究,几乎涉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梅文鼎之孙梅毂成编选的《梅氏丛书辑要》中,收集了梅文鼎的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这些著作对当时已传入中国的算术、几何、代数、三角、比例规、纳皮尔算筹等西方数学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阐述,并且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梅文鼎的数学著作常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叙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正如清中期学者阮元所说,其论算之文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其书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梅文鼎的数学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取得数学成就的原因。
2023-07-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2年宪法第13 条和第11 条规定的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包含私有财产权相对国家权力具有不可侵犯性的宗旨,但并没有明确宣示。1988年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以及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8条规定的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和第9条规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以及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6条所规定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等内容,都包含了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侵犯的宗旨,但是,毕竟宪法并未明确宣示私有财产不受政治权力的侵犯2004 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同时规定了私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

——摘编自田宝会、刘静仑《私有财产权与法律改革——1978- 2003中国法律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有产权法律改革的影响。
2023-07-09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作为“上帝的使者”兼“文化大使”的耶稣会士,直接在中西双方架设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就来华的耶稣会士而言,当他们面对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国家统一,经济与军事实力相对较强大的东方大国,而明智地认识到,唯有遵循“恪守中国的法度”礼俗,方能有在华立足安身的机遇。大量西书的传入,使得明末清初出现译书热潮,这些译著是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吸纳和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源泉。与此同时,耶稣会士也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输入欧洲,儒家思想在欧洲广为流传,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极为深刻。入清以后,清帝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为维护“华夏中心”的传统观念和“天朝上国”的地位,清廷竭力推崇明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西学中源”观念。1837年后,为清廷效力的传教士遂告绝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遂归于漫长的沉寂。

—摘编自马骏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质》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曾经派遣使团来到中国,以期达到通商的目的,而乾隆皇帝却拒绝了这一使团有关开商埠减课税的要求,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盛,没有与他国通商的需要。回顾两者的社会背景,英国此时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仍然留在封建社会不发达的经济形态中。英国屡次派遣使团来华的过程中,都在觐见皇帝之时发生冲突,即三跪九叩之礼。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开始了解、接受西方文化,更全面地关注到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地理历史、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转型。

—摘编自赵君尧《鸦片战争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学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对西方文化态度的转变及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靠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19世纪,“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 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巳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盎格鲁一撒克森”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考古学上的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前350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就巳开始出现城市,这些城市始建于国家产生前,如乌鲁克。及至“苏美尔初史时期”(公元前3500~前2700年),伴随着阶级分化,城市成为结合周围若干城镇、农业地区而形成的国家的中心。在苏美尔,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基础和单位的国家相继产生了许多,如乌鲁克、乌尔、乌玛、基什、拉阿什等数十个,史学界一般称其为“苏美尔城市国家”或“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时期,军事民主制的机构发展为国家的政治机构,即军事首领演化为城邦首领,氏族长老会演化为贵族会议,氏族部落成员参加的民众会议演化为公民男子战士会议(也称人民大会)。这三个机构的力量对比对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张志民、张淑君《试论“苏美尔初史时期”城邦政体》

材料二自13世纪后半叶开始,意大利商人除了继续扩展翻越阿尔卑斯山至法国和南德意志的陆上商路外,又不断开发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至英国和尼德兰等地的海上商路。于是,水陆商路几乎遍布了整个西欧地区,在多瑙河、莱茵河流域乃至西班牙和荚格兰各处,凡水陆交通要道口都出现了城市。……一些城市的发展得不到皇帝多少实际的支持,它们的独立性显得尤为突出一一不仅是相对独立于封建领主,也相对地独立于国家权威。它们维护自治权的手段主要是组建城市联盟,联合抗拒封建割据状态下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势力。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3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不仅使各个区域性市场不断扩大范围,而且使这些市场相互联系起来。亚非拉美的商品开始到欧洲市场上销售,世界各地对欧洲手工业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增长。欧洲殖民者为了争夺原料和市场而展开激烈竞争,最终由大西洋沿岸的一些城市取代了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并成为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里斯本、伦敦等变成了具有世界商业意义的大城市。与世界贸易相适应的海上运输、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和股份公司相应出现。当时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多是奢侈品,占支配地位是前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正是这一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出现了早期国际分工,与此同时世界市场开始出现雏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快。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近代商业出现的主要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留下的文明火种——城市——在战乱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除去与拜占庭有贸易往来的少数城市外,多数城市随着帝国的垮台而消失。总体来看,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城市萧条,规模萎缩,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是到了10世纪,城市才又缓慢地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大城市,但城市主要还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堂和修道院周围兴起的市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起点。

——摘编自李少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材料二   中世纪欧洲手工业的发展改进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特别是纺织业可以不必固定在某一地,而向交通便利的地点转移,这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9世纪之前,西欧处于长期战乱之中,许多罗马时期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被改造成堡垒。对于那些生活在乡野之中,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普通农民来说,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尽量靠近这些堡垒居住,一旦战争来临,他们就可以躲进去,在和平时期城堡内外的居住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通常紧靠着城墙外居住的是一些手工业者,他们为城内的居住者提供服务,并以此获得生活来源。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那些位于重要商路上的城堡就成了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城市。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具有凝聚力的防卫中心,为后来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一种物质形态上的准备。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初期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世纪之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因素以及影响。
2023-06-29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宣宗时,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以外,已没有人有经营河西的能力,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自然由他承担了。张议潮领导河西军民,多次击退了吐蕃军的进攻。居住在河陇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东面的党项、北面的回鹘、西南的吐浑残部等,都曾臣服于吐蕃。他加强战备,积极防御,兼之富有军事才干,足智多谋,屡次击败吐蕃军,稳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势。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这里的人们有的务农,有的放牧,还有的经商。张议潮着手在沙州修建了许多沟渠,每一沟渠还设有“渠头”“升门”等专门管理人员。水利灌溉的兴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景象。“河西创复,犹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嗢末,雷威慑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轨俗一变。”大中四年(850年),张议潮收复伊州,“因沙州册户居之,羌龙杂处约一千三百人”,使他们和睦地杂居在一起。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经营河西地区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经营河西地区的历史作用。
2023-06-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