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的历史变迁

材料一

   


图1 十九世纪30年代世界货币情况

图2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材料二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从图1到图2,国际货币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通过研究图2到图3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023-12-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如利物浦市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年规定13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5小时,1847年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1880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此外,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清政府于1902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督修街道工程。但直到1904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一律砥平”。1905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拟仿内城“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1906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共计耗银87.4万两。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但因修成之路“矢直砥平,行人称便”。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概况清末街道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共同体。这个民族共同体在唐朝近300年中,又继续不断地与域外、周边的胡人以及来唐的外国人融为一体,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因而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以气吞日月的磅礴气势,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刻意求新的独创精神,缔造出中华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朝对待被征服的异族,亦和汉朝不同。汉朝多使之入居塞内,唐朝则仍留之于塞外,而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去管理他。所以唐朝所征服的异族虽多,未曾引起像五胡乱华一般的杂居内地的异族之患。然环伺塞外的异族既多,当其种类昌炽,而中国政治力量减退时,就不免又被其侵入的危险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胡互化”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唐民族政策的差异。
2023-11-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4 . 在国际关系中,绥靖是指通过消除与竞争对手发生冲突与分歧的根源,来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国际外交政策专家提出实施绥靖政策应达成的目标如下:短期目标——解决危机,签署特定的政治协议:长期目标——防范危机,建立盟友或伙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绥靖失败的案例:苏台德危机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就把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通过煽动捷克苏台德区德意志人“自治”,进而要求吞并苏台德区,进行军事威吓,宣称这是“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酿成苏台德危机。捷克在一战以来,始终坚持以拉拢强大邻国自固的外交方针。面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求助,与捷签有互助条约的法国却联合英国对捷施压,企图通过割让领土实现和平。9月,英、法、德、意在慕尼黑举行首脑会议,在捷代表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签订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德国背信弃义,完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也参与了对捷残余部分的占领,号称全球第7大工业强国的捷克斯洛伐克灭亡。英国被迫向苏法波发出谈判照会,建议签署一个关于欧洲危险局势的声明,并向苏联提出联合抗德。5月下旬,谈判由于波兰拒绝苏联援助、英法并未保证给苏联援助等问题告吹。与此同时,英国单独与德国进行秘密谈判,希望以局部利益的调整换取德国停止在欧洲进一步扩张,甚至指望德苏开战。德国不愿作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却主张签订英德“两国互不侵犯协定”,使英国不能援助被侵略的第三国(波兰),谈判不了了之。苏联陡增战争的危机感、自身的孤立感和对英法的不信任感,走向了与德国单独媾和的道路。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苏三国谈判即告失败。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据程佩漩《略论1939年欧洲外交舞台三种谈判》等整理

(1)据绥靖政策的目标,说明“苏台德危机”为什么是“绥靖失败的案例”?
(2)“苏台德危机”对国际关系有哪些教训?
2023-1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海国图志》

1842年,《海国图志》初刊50卷本,有地图23幅,保留了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原文,侧重于对海国夷情的一般介绍。

1847年,扩充为60卷本,“西洋技艺”从1卷增加到8卷,增加了对海外各国情况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

1852年,增加到100卷本,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筹海篇》2卷
是全书的总纲。从“议守”“议战”“议款”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如何抵御西方列强侵略,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敌策略。
第二部分
《图集》2卷
《海国沿革图》《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75幅,是当时中国最为科学的地图。
第三部分
《地志》66卷
介绍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活动、经济贸易、物产矿藏、宗教信仰、民俗风化等情况。《国地总论》3卷介绍全球地理。附有《西洋南洋各国教门表》《中西历法异同表》《中西纪年通表》等3表。
第四部分
《筹海总论》4卷
辑录关于沿海情形、筹海方法和论说。《夷情备采》3卷,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国外情报资料《澳门月报》《华夷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
第五部分
《西洋技艺》12卷
介绍西洋火轮船、火炮、水雷、炮台、望远镜的制作和用法,附有设计样式图和分解立体图。
第六部分
《地球天文合论》5卷
介绍地球的运动、经纬度、时区的划分、四季寒暑的成因、日心说、各种天文现象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

——据夏冰《〈海国图志〉的三个版本考论》

(1)《海国图志》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魏源被冠以“近代‘开眼看世界’最早的人”“经世致用的实践家”“近代启蒙思想家”等诸多殊荣。选择或自定义两项殊荣作出说明。
2023-11-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

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与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023-11-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01900年,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强国,无论是在领土层面还是经济层面。经济转型体现在工业、贸易、金融、运输和农业等方面。相比其他国家,英国经济不仅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优势。铁路的发展,使得许多人有机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频率出行。在短篇小说《呆堡镇》中,狄更斯将火车视为纯真丧失的理由,但同时也把它看作新经验的来源。

短篇小说《呆堡镇》(节选)
我们这些来自小地方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呆堡镇”……火车站已经把运动场吞掉了。它消失了。那两棵漂亮的山楂树、树篱、草皮,还有所有毛茛和雏菊,都已经让位给了最冷冰冰的石子路……之前载我离开的那辆公共马车,名字好听极了,叫“蒂姆普森的蓝眼少女”,因为它的主人是上街公共马车行的蒂姆普森先生;现在带我回来的这台机车,大名“97号”,好不严肃。它属于“东南铁”(东南铁路公司),只会一个劲儿地往伤痕累累的路面上吐煤灰和沸水。

——摘编自【英】杰里米·布莱克《大英帝国300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750—1900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强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50—1900年英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卷中的明代商业

材料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常熟翁氏旧藏的明人画作《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代后期南京市郊商业繁华的景象。其中各种招牌颇为醒目,写有“天之美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寄”“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京式鞋靴店”“川广杂货”等等的布帘,最长者达数丈,迎风飘拂,使摩肩接踵的市民,目不暇接。

——摘自王春瑜《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王春瑜说明史》


   
上述材料招牌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明代后期商业繁荣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9 . “苏报案”是清末震动全国的大案,也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名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报案《苏报》于18986月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19035月,《苏报》聘请章太炎等人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

清政府的控诉

1903629日,上海道台袁树勋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严重抗议,要求逮捕并处死“鼓吹革命”的章太炎等人以重塑国威。案件审理过程中,清政府多次与列强谈判,甚至不惜以出卖沪宁路路权为交换条件,要求将两人“引渡”至南京处以极刑。

列强的反映

租界当局在清廷的外交交涉下,于630日发出拘票,章太炎、邹容被逮捕,《苏报》被查封。英法美俄等国对是否引渡态度不一、美俄赞成引渡以换取更多权力,英国担心租借利益受损反对引渡,几经磋商后决定不向清政府引渡。

审讯及结果

715日,以清政府为原告,以《苏报》及被捕者为被告的特殊审讯活动在上海租界法庭开始。清廷控告章太炎等人大逆不道,煽惑乱党,直呼皇帝名讳,对圣上大不敬。章太炎辩解直呼皇帝名讳,这在租界的法律来说并无不妥,对皇帝不敬的罪名并不成立。之后又进行了两次会审,双方各自聘请律师争辩,清政府要求判章太炎和邹容死刑,结果没有被接受。12月中旬,法庭判处章、邹永远监禁,但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被迫复审。1904521日重新开庭,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两年,《苏报》停刊。

——摘编自任家宣《论<苏报>与清末革命舆论的建构》

(1)苏报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矛盾?
(2)为什么苏报案会震动全国?请说明理由。
2023-11-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作品中的都城故事长安曲江叙事长安曲江最著名的是唐时新科进士之曲江会。李肇《唐国史补》载:“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曲江会除了饮酒赋诗、乐歌妓舞等之外,还有许多特殊习尚,且各有名目,《唐摭言》“宴名”列出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等多种。曲江会逐渐成为新科进士以庆祝为重心的宴聚,且规模越来越大,以至后来连皇帝也要参加,“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及“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这几乎成为长安最热闹的时候。刘沧《及第后宴曲江》有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曲江游宴活动成为千古美谈。

临安西湖叙事《武林旧事》载:“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西湖就是一个偌大的游乐场,各色人等游历其中。正如当时的俞国宝题于西湖酒肆屏风上的《风入松》所写:“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由此足见临安耽于游乐之城市风习。小说《裴秀娘夜游西湖记》描绘了西湖的夜游之盛:“这临安府城内开铺店坊之人,日间无工夫去游西湖,每遇佳节之日,未牌时分,打点酒樽、食品,俱出涌金门外,雇请画坊或小划船,呼朋唤友,携子提孙。”

——据葛永海《长安—临安:唐宋“都城故事”叙事转向》

(1)长安曲江与临安西湖体现出的都城风貌有何不同?
(2)如果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唐宋时期的都城故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2023-1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