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产生的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被侵略、被压迫者,都是由民族、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战争威胁,使得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任务也更加迫切。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超过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速度,才有可能存在和发展。这是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赶超型发展现和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发展观可以苏联的工业化理论为代表。它作为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的主流理论和指导思想,不仅对苏联,也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武力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近一年的酝酿,19539月,新中国正式形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重工业的发展被摆在了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上。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的确立与迅速推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在随后几十年中的经济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藏库实际是宋朝皇帝亲自掌管的理财机构,号称“天子之别库”。内藏库财赋的用途较广,如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到景秸四年(1037年)正月,三司共向内藏库借贷钱帛917.2万贯匹。这种借贷往往是有借无还的。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提取内藏库锦绮绫罗100万匹,“下陕西路市籴军储”。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提取内藏库900万缗,用来犒赏军队。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秋霖害稼,“出内帑银四十万两,变籴以济民”。钦宗靖康初年,“御笔:内藏库支钱一万贯,付李彀充应副道君皇后修造使用”。

材料二   内藏库内部设监官,委派诸司使或副使(武臣)和内侍充任……元丰改制,内藏库名义上隶属户部和太府寺。户部所属金部右曹案“主行内藏受纳宝货、支借拘催之事”,太府寺兼管奉宸、内藏库的受纳事务。至于两库“支用多少”,户部和太府寺“不得以会计”“文籍舛谬,不得以稽察;岁久朽腐,不得以转贸”。两库“总领之者,止中官数十人”。徽宗时,内侍受到重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为僚属”。在这种情况下,内藏库全归内侍控制。南渡后高宗时,内藏库仍然不隶户部和太府寺。绍兴十三年,规定“有司辄敢(向内藏库)会问,与供报者,皆坐之”。于是,内藏库全由内侍管理,而与外廷无涉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内藏库财赋的用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内藏库财政管理制度建立的背景和作用。
2023-12-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府兵制是一种军队组织形式。政府将全国户口分九等,在上等、中等之中,挑选兵源,另立军籍。府兵平时在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由中央政府以府为单位临时抽调集结,士兵自备粮食及用具。唐代的地方行政分州县两级,“府”是地方行政区域之外的另一种军事区域的名称,是军队的屯扎地,称为“折冲府”。战时由中央政府以府为单位集结,故称“府兵制”。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觉祸乱之萌也。”府兵以均田制为经济基础,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对府兵实行“计口授田”,一旦均田制崩溃,政府兵源枯竭,唐府兵则一变而为募兵,政府便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来补充军队,应招者以当兵为职业,长期在军队服役,粮饷之需则由国家供给。

——整理自熊伟《唐府兵制中央军府机构设置及沿革分析》等

材料二   明太祖尝言:“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洪武二十五年(1392)二月,太祖皇帝诏命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务尽力开垦,以足军食”。明代卫所制度下军饷的主要来源是屯田,当时有军屯、民屯和商屯。尤其以军屯影响最大,其中大多是出身中下层的自耕农,且身份世袭不得调整。卫所士兵的日常供给由政府从屯田收入中支出,每月发米,称为“月粮”。卫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千户所;112人为一个百户所,一百户包含两个总旗(每总旗辖50人)、小旗十个(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一种单独驻扎一个地方,直接归都指挥使司管辖指挥的千户所,叫做守御千户所;还有一种称为“御”的军事机构,管23个千户所。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屯田废弛,军屯也同样难以为继。为了弥补土木之变损失的兵额,到嘉靖年间改组京营制度,也逐步走上募兵之路。

——整理自吴奈夫《略论明代的卫所制度及其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府兵制特点及瓦解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府兵制与明代卫所制度组织的异同并说明被取代的共同原因。
2023-12-1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4 . 【文化交融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意义。

材料一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但我们也不能无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18 世纪出现席卷法国的著名的“中国热”,儒学对整个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奠基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虽然以主张重农主义的经济学说而著名,实际上却是以启蒙运动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对《易经》中天道自然的思想甚为佩服,英国的斯密也通过“重农学派”吸收了重农的思想,出版了《国富论》,抨击欧洲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启迪,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文化原则的提倡的力度无疑要大打折扣,因而中国文明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容抹杀了——尽管这种影响的大小、深浅,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史学课题。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之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如何参与塑造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政治文化的特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在中世纪,意大利人的奢华服饰仅限于教会高级人士出席重大仪式庆典时所穿着的法衣,即使封建贵族阶层也很难享受。但中世纪晚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绵不断的封建战争和远距离商业贸易活动的复兴,改变了人们对服装样式和材质的审美和需求。这一时期,骑士和军队制服元素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材质和装饰风格,对意大利的服装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333年,佛罗伦萨商人杜乔·普奇专门在拉古萨的金匠铺花费30杜卡特,订做了一条镶嵌许多宝石的银质镀金腰带。当时对奢华服饰和时髦潮流的追逐不只是贵族商人等特权阶级的专利,而是一种全民时尚。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17、18世纪是法国奢侈品生产与消费的顶峰时期。在穿的方面,“昂贵雅致的服装、精心制作的头饰、车马随从和讲究的家具,在当时(不同阶层)都很流行”。“仅路易十四自己所穿的一件衣服就饰有1400万法郎的金刚石。而路易十五继承了先王的奢侈遗风,他的宠妃彭芭杜尔夫人的奢侈更骇人听闻——在得势的19年中,她为展示身份和地位花费就有36327268里佛尔”。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时期的财政严重困难,国王与大臣、特权者的斗争一直未停,尤其是巴黎高等法院利用其注册权与国王的抗争、三级会议与路易十六的抗争等。

——摘编自杜广强陆伟芳《奢侈消费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人的服饰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6世纪的意大利与17、18世纪的法国在服饰方面奢侈消费的共同点,并简析法国奢侈消费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左宗棠为重版《海国图志》作序时,将自己在“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等举措,称为按魏源所言而行之。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如曾、李、左所行而行之者有所增多……但是,从洋务派官员的所言所行来看,魏源等的“师夷”思想只实施了一半,只限于工业长技方面,而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因此,洋务运动只是一种残缺的现代化尝试,其效果亦大失朝野所望。

——虞和平《全球史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康有为在给绪皇帝的奏折中指出“中国今当强敌四逼之时,非变法不能自保,而法之不能改,则惟守旧者阻挠之。……”又直陈之所以将孔子塑造为社会改制的先师,是因为“亦以使守旧之徒无所借口阻挠我皇上新法”。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思想虽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但也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并未能真正赢得民心。

——刘星《康有为今文经学的嬗变与维新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和存在的不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运动走向失败的原因。
2023-12-05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之初,受原来殖民统治的影响,华盛顿任命了大批出身于富裕、精英阶层的男性白人担任政府公职。联邦政府被称之为“绅士政府”。这封闭了西部各州人民和平民担任政府官职的通道。1829年参与竞选的杰克逊以此为契机,在竞选纲领中宣扬“平民政治说”,“公职是如此容易简单,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资格担任”;提出“官职轮换说”,“给官僚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并使其具有民主色彩”。当选后,他将久已存在于西部和东北部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政党分肥惯例加以系统化,把官职当作犒赏政治忠臣和功劳的奖品。以后政府如法炮制,连深受人们爱戴的总统林肯,也更换了当时政府1457个职位的人员。

——改编自杨秀云《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历程》

材料二   政党分肥制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使文官质量严重下降,政局周期性震荡。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被一位官职追逐者刺杀。1883年,美国颁布《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即《彭德尔顿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政府公务人员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这就打破了政党分肥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正式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改编自国洪梅《〈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党分肥制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它比“绅士政府”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旧社会留下的畸形发展的投机资本在新解放城市继续兴风作浪,加剧物价上涨。“银元之战”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后,针对投机资本家大量囤积粮、棉、煤等再次掀起物价风潮,人民政府在全国集中调用相关物资,在涨价最猛的1125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统一敞开抛售,物价迅速下跌。同时收紧银根,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国营经济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1950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当年全国财政收支已接近平衡。同时随着整顿税收、推销公债等措施的实行,全国物价进一步回落并趋于平稳。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国民党政府曾利用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的经济。这种官僚资本不但奴役人民而且也窒息私营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它没收。现在整个工业中有一半是属于私人经营的,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对于私人资本采取限制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要鼓励它经营,对有害的则要禁止。

——摘自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稳定物价措施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建国之初对于资本的经济政策。
2023-1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