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再到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

材料三   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是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1954年雷海宗撰写《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

材料四   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几代统治者“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十分注重制度与法律的创制,明确法律应从“公”出发,以礼为本。唐太宗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等思想。“公”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谓的“私”,是指统治者特别是皇帝个人的利益。唐代总结汉代以来的经验宣布:德礼与刑罚相互独立,但又是统一的。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高宗制定《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后人称《唐律疏议》,“律疏”或“疏议”实际就是法律解释。其制定为科举考试提供统一根据,弥补了法律条文的疏漏,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法系理论化的进展,这种律疏同文的立法方法,被后来的封建朝代所仿效,成为东亚国家封建立法的渊源。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定《唐律疏议》的目的、特点。

材料二   大陆法系是从古罗马传下来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观念基础,在法律编纂与修改上追求完美。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判例法仍然是主体。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可以说判例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英美法系,“遵循前例”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遵循前例原则也是判例法的基础。判例法虽然也是成文法,但不同于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

——赵迪《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联系与区别》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点,并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第十三条   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谈你对“制”改为“治”这一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良佐,居临安观桥下。初中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起肆于门,称王五郎

——(南宋)洪迈《夷坚志》

材料二       “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粜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

——顾炎武《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能够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王良佐贩油致富的故事是宋代商业繁荣的一个缩影。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良佐贩油致富的有利条件。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具有哪些特点?
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日本紧随西方列强,在总体战的理念下革新军制,强化兵役制度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过程中,日本军方通过强化对在乡军人会、大日本青年团等民间军事团体的管控,促进了社会的军事化和法西斯化。1927年,日本颁布《兵役法》。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和前线兵员需求的增加,日本当局几乎每年都对《兵役法》进行修改:战争后期,无论是在忠君爱国名义下号召在读学生学徒出阵,还是动员忠良臣民奋勇挺身所颁布的《义勇兵役法》,都是在《兵役法》延长线上将国民动员发挥到极致的极端化结果。但战争规模扩大化带来的过度动员最终压垮有限的国力,庞大的动员体系也随战败的到来而土崩瓦解。

——据韩亮《总体战构想下日本的兵役制度改革——以1927年《兵役法》的成立为中心》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据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日本兵役动员的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4-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天津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7月,美国撤销了向中国出口物品的“特种许可证”,并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将中国列入管制范围,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同等的全面禁运货物清单。12月,美国又宣布,管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美国还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全面封锁中国。

19797月,中美两国签署的《贸易关系协定》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法律基础。自此,中美双方相互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到2018年,中美货物贸易成为世界上国与国之间最大规模的双边货物贸易伙伴,中方顺差3233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情况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2013年以后,中国大力推动新的国际机构的创设,不遗余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对中国展开“301调查”,并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把近半个世纪蓬勃发展的中美经贸关系推到了空前的困难之中。

——摘编自宋泓《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展望》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2)综上,归纳影响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2-04-16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一批接触西方知识较多的先进分子,开始了自己创办近代传媒,争取话语权的活动。以《循环日报》为代表的最早的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政治上坚决站在中国人民一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抗外国侵略,谴责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20种左右,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道无情揭露了帝国主义巧取豪夺的可耻行径,发出了“叱咤英俄,鞭笞欧美,振我夏声,昌我华种”的号召,并以其鲜明的时代性,新颖的思想性和丰富的知识性,大大提高了国人自办报刊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摘编自刘兴豪《从清末报刊看传媒话语权的争夺》

材料二   中国多年来一直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担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讲究“和而不同”,这种传统也渗透到中国的外交理念中,使中国在与其他国家发生纠纷时态度十分缓和,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问题上被其他国家围堵,长期以来,国际舆论一直由西方主导,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的环境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中国传媒要争得一席之地,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与质量,促进媒体改革与发展。现今,世界各国依赖加深,中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传媒应该运用自身优势,立足国情,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渗入到国际宣传中,因为其集中表达着中国“思考世界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治理理念,是丰富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价值资源。

——摘编自王柏琪等《构建传媒战略提升国际话语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报刊业积极争夺传媒话语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2-04-15更新 | 3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3(天津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

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阅读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有哪些?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江村大墓印证了汉朝的哪些时代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事变后,我国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西南、西北等地。内迁企业克服困难,迅速复工,不但制造了许多新设工厂急需的机器,而且生产了大量武器军火。四川在抗战前仅有工厂113家,到1942年就猛增至1654家。上海五金厂先迁武汉,后并入陕甘宁边区机器厂,专门制造军火设备和修理军械。1942年与1939年相比,大后方的发电量增长59.4%,钢增长1013%,工具机增长111%,作业机增长120%,动力机增长2119%,汽油增长10020%。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内迁工厂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都有所提高,如钨、锡、锑、汞等出口矿产品,达到了国际免检标准;由于军事和民用的需要,被服、食品,纺织厂和面粉厂的利润高达90%,生产规模大有扩充。内迁的民族企业家胡厥文、颜耀秋,还联合范旭东、李烛尘、吴羹梅等实业界人士,起来组织政党抑制国民党的独裁,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投入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

——摘编自曾长秋《抗战时期沿海工厂的内迁及其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我国沿海沿江工厂内迁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2022-03-13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11年,为应对日趋恶化的财政状况,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但未能真正实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亦未能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步形成三税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多次修订完善。

——摘编自赵仁平、杨瑞《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谈谈你的认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区发展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200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表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好。

——据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李嘉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