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9 道试题
1 . 社会进步推动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也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发展到鸦片战争以前,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封建社会结构下的教育,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上起支配作用的是科举取士制度。这种传统教育,在创造和传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起过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0年冬,主持外交的恭亲王奕䜣奏请设立专门学馆以培养请练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人才,他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1862年8月14日,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启动关防;英文馆开学,延请包尔腾充任教习,教授英语等课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对中国教育有什么历史认识。
2024-06-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2024-06-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形,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四个方面。

材料二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2)比较汉代和宋代丝绸之路路线的不同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私人海外贸易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24-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学科(合格考)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中美主要展品对比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世界最大的1400马力蒸汽机、电报机、电话、照相机等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起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东西方文明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76年费城博览会中美两国展品的不同之处,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4-05-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中国,边疆是尚未或者正在驯化中的地方从唐至宋,我们看到了两种边疆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实施结果。一种是唐代的藩镇模式。藩镇节度使本来是中央派出的边防统兵官,后来势力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在唐朝之后的宋朝,对藩镇模式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解决方案是建立了一个极端的分权模式。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边疆治理的方案,结合所学并分析宋朝方案的得失。

材料二   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治理

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北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新疆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维吾尔族地区实行改制的伯克制度,游牧的哈萨克人、布鲁特人和哈密、吐鲁番地区实行扎萨克制度。
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
西部及西南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东南台湾和海南岛实行郡县制。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4-05-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学科(合格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较变化曲线图(A代表发达国家,B代表发展中国家)

材料二   漫画“城市病”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指出19世纪中期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分析19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中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病”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312.5202.5110
1871409.5202.5207
1886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材料三   随着商品的流通,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摘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法国画家雷诺阿《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民众饮茶场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分析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茶”为例,谈谈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情况,简析其影响。
2024-04-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二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材料三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四: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的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89年,窦宪率军打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自汉代后,“燕然勒功”成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典故,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但刻铭燕然山的具体地点到底在哪里,历代以来一直无人知晓。直到2017年,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囤《燕然山铭》。以下是关于刻铭燕然山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   宪……与北单子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曰:(铭文略)……宪乃班师而还。

——《后汉书·窦融列传·窦宪》

材料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芜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材料三

上图为2017年在蒙古国发现的《燕然山铭》石刻原件。石刻共260余字,已释读220余字,内容与《后汉书》记载班固的铭文一致。石刻字体为汉隶书体,通假字、异体字用法与汉朝一致。

材料四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1)指出上述材料一、二、三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学者确认该石刻为汉代《燕然山铭》原件的证据可能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统计

时期

数量

来源地

职业

1607~1776

100

英格兰

贫苦农民及手工业者

1820~1860

500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尤其是德意志和爱尔兰,东欧、南欧移民开始出现

农民、工人

1861~1880

500

主要源自西欧与北欧,东、南欧移民逐渐增多

农民、工人

1881~1920

2350

东欧、南欧及东南欧移民数量大大超过西欧、北欧,成为主要移民来源地

农民、工人

——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经济危机与革命交替,大量人口失业。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遭遇严重饥荒,大量人口不得不远渡海外谋生。南北战争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缺口巨大。18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许多企业远赴欧洲招聘,并为移民提供路费。18601920年,美国东北部的城市化率从35.7%跃升至75.5%,城市人口中有一半是外来移民。此外,还有大量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西部,开垦了大片土地。而西部铁路的修筑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华工。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带来不同的文化与风俗,融合成美利坚文化。移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经历也造就了美国的民族性格。

——摘编自丁则民《外来移民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20世纪初美国外来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外来移民潮的原因,并分析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