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家系统和乡族势力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乡绅”阶层。国家利用察举、荐举、科举、捐纳等社会流动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到政权体系之中,授予官职、功名和各种荣誉,允许他们享有优免特权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权,“乡绅”阶层逐渐产生。同时,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因此,“乡绅”阶层得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

——摘编自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二   明清之际,时局动荡,大量士人回归乡土,试图通过“恢复乡间古礼与重建宗族借此延续文化血脉”,这种“重建基层社会组织的意图和尝试”与清初帝王们的乡村社会重建计划不谋而合。清王朝重视发挥以士绅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乡村,士绅阶层以维护和弘扬儒家思想信仰及价值观念为己任,并通过自己的言行给予广大民众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另外,士绅还积极参与到地方社会的各类公共事务,在乡村治安、司法、赋役、祭祀等领域士绅似乎从未缺席,因此国家有赖于士绅加强对乡村的控制,而乡村则更希望士绅能够为乡村争取更多的利益。

——摘编自王洪兵《清代乡村治理多元协同模式的建构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分析传统社会“乡绅”阶层兴起并长期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士绅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作用。
2024-03-01更新 | 19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启示。
2024-01-25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15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初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美国东部地区出现男性劳动力匮乏问题,于是女性成为工厂首选,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构成了棉花产业劳动力。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的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制造公司中,所有工人中有89%是女性。工厂支付的工资一般高于家庭生产和家政行业,对于渴望经济自由的女性产生巨大吸引力。纺织工厂中,男性占据着所有管理类的职位,以及作为熟练技工负责修理工作,女工则负责操作纺纱机和动力织布机。纺织女工的劳动力便宜得多,在固定的工资结构下,女性通常只能挣到男性工资的45%到50%。在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女性劳动者于 1844 年组织了洛厄尔女劳工改革协会,为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短的工作日而奋斗。

—据(美)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摘自《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2019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释 19 世纪美国纺织女工面临上述境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成就。
2024-01-23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征引孔子的说法:“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面对“天下恶乎定”这个问题,孟子说“定于一”。 墨子的政治梦想是“尚同”,建立一个层级鲜明、纪律严厉、绝对整齐划一、消灭个性和多样性的社会。老子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一”。他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韩非子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二贵”“夫妻持政”是祸乱的原因。

希腊人极为推崇城邦独立自治制度,小国寡民的城邦是他们所能够想象的唯一的国家形式……希腊人容忍并且享受分裂状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城邦领土的过度扩张,便意味着公民集团的扩大,意味着公民与国家间关系的疏远以及公共生活的松懈甚至完全丧失。

——摘编自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1)概括材料中先秦时期思想界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古希腊人认为“过大的国家不利于公民民主的实行”。这一矛盾在近现代是如何得以解决的?请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2024-01-23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五)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北京昌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作者信息
①《世界和平纲领》(1918年提出)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期间任美国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231931年出版)温斯顿·丘吉尔,一战期间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军需大臣等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年)》(1975年出版)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历史研究所编著,主编为苏联历史学家罗斯图诺夫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79年出版)萨那、孙成木等,萨那和孙成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⑤《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2020年出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


(1)阅读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题,从图示中提炼研究角度。
(2)阅读材料二、说明表中资料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4-01-20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议会通过《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历经40年,该法案的各项条款被逐渐修订完善起来。最初,法案对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和用途加以严格限制,后来才赋予了图书馆接受社会各种捐赠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图书馆的专项税率,使图书馆经费有了大幅提高,且对经费的借贷、用途、审计等方面做了更多的规定。法案从最初的只适用于1万人以上的市镇,到后来可以适用5千人以上的市镇,再到不再限制人口数量都可以申办图书馆。1855年独立于图书馆之外、由议员及纳税人组成的机构对图书馆的监管机构——图书馆委员会得到认可。法案规定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获得通过才能在当地实施该法案,还规定了专门针对选举方式的修正条款,如:选票发放至每一住户等等。

——摘编自冯佳:《英国<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发展探究》

(注:英国《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贡献。
2024-01-15更新 | 15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下图为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

(1)概括指出1300-1600年间英国实际工资的发展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成因。
(2)指出与1300-1600年间相比,影响1800年后英国实际工资主要因素的不同,并简要说明从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2024-01-12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江西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