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 . 唐宋两朝在中国休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知识分子的休闲文化

唐朝宋朝
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文士群体中盛行一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活动,如打毯、射猎、舞剑、歌舞宴饮、户外游赏等。休闲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阶级仍然是休闲的绝对主体。集体性的宴饮、游赏、节日狂欢较为普遍,如一年一度的曲江游宴。文士热衷于参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视野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共领域,休闲目的大多与自身的政治事业前途息息相关,参与休闲活动多为自发、外放的形式。士人欣赏牡丹,如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士大夫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偏向文弱、静态的休闲方式,如棋类、投壶、捶丸等。休闲文化的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偏爱室内静娴雅致的休闲方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生活中“四般闲事”。士大夫已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抽身出来,将视角更多的凝聚到自身,更多关注私人休闲领域。大部分士人有了自觉的休闲意识,即便是聚集,也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进行精致休闲的聚会,以此寻求知音,切磋文艺。士大夫赞赏梅花、莲花,如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摘编自肖潇《从文士到士大夫演变看唐宋休闲文化变化趋势》


结合时代背景对唐宋知识分子“休闲文化”的演变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05更新 | 838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75次组卷 | 6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在政治关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元朝统治时期又确立了行省制;在与少数民族关系上建立了羁縻制、户籍制和改土归流制;在阶级关系上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张力,也形成了一系列让步原则和规定;中国古代创造的文官制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消解了中国家族宗法制和地方性农业生产方式造就的血缘关系和离散趋势对国家统一的威胁,有效地消除了中华大地不同生产方式造成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制度造就了相当高程度的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同时,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谢俊春、朱英淑《论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一角度对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要求:角度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历史上得到公认的四次长期经济波动(长波)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上升期(繁荣)的大致时间18世纪80年代—1815—年184818731895191819411973
下降期(调整性危机)1815184818731895191819401973—?

西方国家关于长波研究的主要理论派别

理论派别主要观点
技术决定论资本主义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是打破静态循环流转、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每一次长波包含一次产业革命和对它后果的吸收”。
制度决定论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特定制度环境的形成和衰败在经济长期波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下降过程是由资本主义内在机制决定的,即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扩大再生产以及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在此发挥着长期作用:动力机器的变化逐步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变迁,从而暗示了新积累资本扩大的长期可能性。

——孟捷《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04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史观不断发生变化。如表是中国学者将历史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后史观变化的统计。

时间学者著作史观
1849徐继畲《瀛寰志略》“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对中国中心论史观提出异议,力斥“中华外夷”乃千年谬论。
19401949周谷城《世界通史》反对“欧洲中心论”,用全局来考察世界历史。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著的世界历史著作。
2023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应摒弃“西方中心主义”,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史观变化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试图对移民的迁移规律进行总结。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左右人口迁移的动力是推拉因素作用的结果。伴随着一些研究者不断细化、深化,“推拉模型”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主要是认为其无视移民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回答为何当“推拉”因素发生变化后移民行为不一定随之变化,以及相似的“推拉”因素的作用下,同一群体中为何有的人走上了移民道路,有的人却依然故我,安于现状。

——摘编自李明欢《20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旅美学者魏特夫说中国是东方专制主义,属于治水文明,因此中国发展是循环缓慢的。其后伊懋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论”,认为中国宋代社会经济已经达到高度发达水平,宋以后就停滞不前了;明清时期只有量变没有质变,陷入了高水平的陷阱,一方面高度的农业集约化要求增加资本,另一方面人口过度增长阻碍了资本积累,因此中国只能高水平停滞。西方学者又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无质变,如果没有西方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提出自己看法,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哈尔滨市街道名称变化反映出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果戈里大街

1901年建成的果戈里大街因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而得名:

1925年中国政府将之修改为义州街:

1958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视察哈尔滨时的题词“奋斗”二字而改为奋斗路。

2003年历经百年变迁,奋斗路重新改回旧名果戈里大街,成为中俄友好的一段佳话。

中山路

1898年为纪念中东铁路管理局首任局长霍尔瓦特,被命名为霍尔瓦特大街:

1925年中国收回中东铁路管辖权,为消除殖民色彩,霍尔瓦特大街更改为中性的陆军街:

1932年东北沦陷,陆军街又屈辱地变成了土肥原路(以日本特务头子的名字命名):

1946年,哈尔滨人民政府对日伪街道名称进行了彻底的拨乱反正。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曾历经霍尔瓦特大街、陆军街、土肥原路等一系列名称的大道,最终定名为中山路。


依据材料,围绕“中国社会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9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