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英国的崛起与称霸,是世界现代史最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如果把英国对现代世界发挥作用的历程拉长一点,1215年,英国人为现代世界打开了规范国家权力的大门,从而奠定了现代国家的政治基础。大约在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以工业革命掀开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因此奠定了现代国家牢固的经济基石。如果说英国的文化在此期间发生了相应的现代转型的话,那么,英国终于在18世纪晚期为人类确定了现代国家的总体框架。这对一个地域面积不大、人口不算众多、历史并不悠久、文化难言辉煌的国家来讲,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现代世界中,无一个国家能望其项背。其中,工业革命对不列颠新帝国崛起所发挥的极大推动作用,尤为引人瞩目。正是工业革命将英国正式推向新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不过,令人惊叹的是,也正是新的工业革命,使跟不上革命步伐的不列颠新帝国,摔下了神坛。

——摘编自任剑涛《工业革命与不列颠新帝国的兴衰》

以“创新”为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2024-04-08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2024-03-29更新 | 175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每一社会历史事件都不是彼此分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社会总体之中,如果把某一历史事件抽象处来,孤立加以考察,那么就无法领悟其真实含义。

——摘编自都本伟《思哲论史   哲史卷》

知识板块相关史实
中国古代史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推恩令、盐铁官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朝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四大名著
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世界史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口号演变

时间教育方针和口号
194910月—1976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因此成为了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口号。
1978年—1997随着教育界拨乱反正,全国各地流行“尊师重教”的口号,这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教育口号。1988年以后重视“数理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埋人心。在农村地区则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1998年至今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20世纪末“素质教育"成为中国的教育口号主题词。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谢翌,潘安童的《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两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文艺复兴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线。文艺复兴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变化,而不是物质上的巨大变化。文艺复兴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人们把重点从来世转到现世。他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创造精神及科学实验的精神,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王春生《论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曾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受到传统文化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关于儒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问题,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持否定态度,说儒学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作用不大,甚至成为阻碍科技发展的思想因素。另一种认为,儒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较大,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利的影响。

——摘编自范楚玉《儒学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