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启蒙运动及启蒙思想,谈谈你的认识,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提出你的认识,阐述须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2 . [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些重要事件。

时间事件
19502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46中印、中缅双方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554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64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989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00112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6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杭州举行
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外交历程,以“新中国的外交”为主题,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4 . 人物年表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在反映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布简历按传统说法,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纺织工人家庭。1523岁,他在地中海做过几次短途航行。1476年哥伦布和他弟弟在里斯本办起了一个编制海图的企业,他坚信地圆学说,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首次提出向西航行抵达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建议,遭到拒绝。他决定去西班牙碰碰运气。1486年,哥伦布受到伊莎贝尔王后的召见。王后决定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哥伦布的计划,然而此事一拖就是四年。1491年,西班牙国王重新研究哥伦布的计划。

1492年,国王与哥伦布签订了协议。8月,他率90名船员,带着国王颁发的航行关牒和一封致中国大可汗的诏书于清晨驶离西班牙。14921012日,哥伦布认为到达了印度地区,为此岛取名圣萨尔瓦多。1493925日,哥伦布率17艘帆船,1500名船员再度西航。因为首次航行留下的39名西班牙人烧杀抢掠,这次航行遭到印第安人强烈反抗。1495年,他们在伊莎贝拉城掠获1500名印第安人为奴隶,遭到印第安人反抗。1497530日,哥伦布率6艘帆船,三四百人,第三次驶向西印度,目的是获得更多黄金并最后找到大可汗统治下的王国。这次没有对印第安人烧杀抢掠,但是内讧把他弄得焦头烂额。15019月,哥伦布总督职务被撤销。哥伦布急于实现他的理想找到大可汗王国,再次上书要求进行第四次航行。150243日,哥伦布率4条船,150人,进行最后一次航行。哥伦布发现现在中美洲地区,并在贝伦发现黄金,建立殖民点。中国和日本等地杳无踪迹,艰难的于1504117日回到西班牙。

15041126日,伊莎贝尔王后与世长辞,这对哥伦布是一次重大打击,晚年更为抑郁。1506520日,哥伦布在寂寞中殁于巴利亚多利德,终年55岁。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孙家堃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哥伦布年表”为标题,编写一份历史人物年表,简要评价哥伦布的人生经历。(要求:时序清晰,人物事件完整明确,体现历史关键节点,语言简练)
5 .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新中国,28年间,党召开了一次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作出的决策,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方向,推动了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图片是部分重要会议的会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一大会址                                             八七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任选一处会址,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用以下开头续写解说词。
(说明:可从图中任选一处会址,也可自选一处会址,介绍中共相关会议。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开头: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会址,该会址位于省(直辖市)。
2023-07-19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建党初期,我们党在章程中只是对党员入党资格、条件和手续进行了说明,并未规定誓词。因此在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仪式中形成了不同版本的入党誓词,下列材料摘录的是不同时期的部分入党誓词:

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

——1927年10月毛泽东亲自拟定的入党誓词

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1940年第4期《共产党人》上记载的入党誓词

誓为共产主义,坚决奋斗到底。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努力学习。实行党的政策,服从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倘有违反行为,愿受党的处分。

——1948年西北局宣传部编印的《党员课本》收录的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议,……团结群众,精通业务,工作中积极带头,不怕艰苦困难,不屈不挠搞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永不叛党……谨此,立誓。

——1955年中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委员会通知中的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入党誓词,一直沿用至今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至少三个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中国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7-1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   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美洲,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而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则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最后甚至远至澳大利亚,导致那里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因此,旧的庆祝欧洲“海外发现”价值的观点,受到历史学家们的广泛挑战,他们从土著美洲人或非裔美洲人的角度来探讨欧洲扩张经历。依据上述观点,哥伦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与其说开启欧洲人扩张和征服的英雄历史,不如说是启动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的一个文化舞台与文明平台。在此场域中,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交融、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摘编自林少雄《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进程

时期制定的主要法律文件意义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国的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简要说明。
2022-11-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欧美
1750—
1850年
“康乾盛世”下农耕文明到达顶峰;手工工场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依然零星稀疏。清朝的“闭关锁国”态势,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中国卷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民族危机加剧。珍妮机问世,揭开工业革命序幕;阿克莱特设立水力纺纱厂标志机器大工厂制度诞生。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厂”,加紧对外扩张;工业革命成果开始在欧美各国推广。
1850—
1900年
洋务运动开始,先后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电器和内燃机的问世和使用,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德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中心。垄断组织现,推动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1901—
20世纪40年代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推行“法币改革”、“国民经济建设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抗战中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摧残破坏,解放战争中陷入困境。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提出。二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以经济近代化的视角,并结合近代中外历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观点,予以说明。(说明:可以选取中国、欧美或者中外相关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