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这些特征是东西方封建制度所共有的,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显差别。

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崩解后,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患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与之相比,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相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是历史的主要创造着,但历史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孔子、商鞅、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王安石等,都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请任选上面除汉武帝以外的一位历史人物,自拟命题,予以论述。(要求:命题要简练具体明确——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论述要史论结合,可以从背景、措施、影响三大方面展开论述:总结不要只抄论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中图标(①、②、③、④、⑤)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全球性重要国际组织或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徽标。这些徽标直观地表达了这些国际组织建立的宗旨和使命,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新发展、新特点,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借鉴,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根据以如图标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的一个国际组织,写一份简介(内容包括建立的背景、过程及意义)。(要求:组织名称正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部分组织创建概况

组织名称建立时间主要创建者主张
强学会18958康有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为中国自强而立。
同盟会19058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永久黄”实业团体19147范旭东、侯德榜相信科学,实业救国,发展.化学工业,为社会服务
中国共产党19217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12宋庆龄、蔡元培、鲁迅争取人民权利,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抵抗日本侵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1李济深。宋庆龄坚持新三民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平。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同组织提出了不同救国主张。请任选一个组织,简析其成立的背景。(要求:明确列出组织名称,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曾与顽固派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论战,论战的中心就涉及了中学与西学的问题。梁氏分析了科举制长期存在,被统治阶级固守不放的原因。其认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均把学而优则仕作为追求的目标,而科举考试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只要努力读书,通过八股考试,就能够获致高位,飞黄腾达。而由科举制产生的整个官僚体制则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根基,根基断,则统治不保,所以统治者们将其看作是守旧之命脉。但若科举不变,则有亡国的危险,所以梁启超对于废八股,变科举的态度十分坚决。

——摘编自张薪《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变革》

材料二   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学者开始大量地翻译和写作关于中国考试制度方面的书籍,潜心研究这一制度在西方国家运用的可行性。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等人相继都在他们的著作中一致赞扬中国的制度。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法国教育是以中国竞争的笔试为基础的,而以竞争考试实行文官制度的思想则来源于中国。不仅如此,在英国、西班牙等其它西方国家,学者们纷纷研究中国科举制的利弊,希望引入这一制度为本国的政府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孔杰《论科举制的西传历程》

近代中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中国的科举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任选一个立场,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阐明理由,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

大公报标题及刊登时间

江阴西门外某校女生,秘密创立“立志不嫁会”,规定:“以立志不嫁终身自主为目的”“凡会员均有劝人立志不嫁之义务”“既入本会当不参预人之婚姻事”

《异哉女学生之立志不嫁会》1917—03—21

湘潭东区某女,因父母亲意见不合许配给两户人家,结婚时发生了抢亲闹剧,上告县政府,但“官不能决”

《抢亲之大笑话》1917—03—22

常宁曾广厚临死前,仍以遗嘱的形式嘱其妻廖氏为其守节

《死人令妻守则》1917—03—23

1917325日的《观剧联姻》载某男女双方交换相片而定婚焉,不用三媒六证;108日《圣诞节嫁娶忙》;112日《新嫁娘英语演讲》

某棺材店老板娘因其十三岁的童养媳吴女“忽触妇怒,乃以毒手相向,击伤要害、并烙其下部周身,几无完肤。十三日,天将破晓,即告绝命”

《虐毙养媳之惨闻》1918—08—29

长沙小西门外某男与同街某娃女,在无媒妁之言、无父母之命的情况下自由恋爱,缔结连理

《洞房香结自由花》1918—10—03

1919329日《自由嫁人之招贴》载,王小风,女,年约十八岁,“情愿自由出嫁”,但要求“一不作妾;二不作婢;三不作娼”。427日的《公主下嫁挑夫》更是轰动一时的新闻
黄庭辉离婚19191222日《我对于黄君庭辉改嫁的感想》;192021011日连载《黃女士庭辉改嫁之原因》等

——改编自宋银桂、陈海燕《从长沙〈大公报〉(1917——1925)看湖南近代婚恋状况》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有关湖南近代婚恋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8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的文学形式和绚烂的精神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时代文学形式描述
春秋战国诗歌鲁国、秦国、赵国等地盛行,风格多样;大量作品反映人民对
战争的控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汉朝汉赋汉赋篇幅较长,大多言辞华丽,讲究辞藻的铺陈,叙事宏大,
深受统治者的喜爱。
唐朝唐诗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恢宏壮丽,题材丰富,流传
颇丰,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出身的诗人。
宋朝宋词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
牌,大多是娱乐场所需要的歌词;朝廷文官成为重要的创作
主体。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时代及其文学形式,根据描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种特殊形式的朝代,是在结束分裂局面以后,建立统一而有力量的政府,这个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全国,并且在边疆也没有抗衡的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可以放手实行新的办法而不必有所顾忌。因为实行的办法过于离开现实,就会引起政治上的难题,而成为亡国的原因。这种特殊形式朝代的成因,统治者对于新环境的心理反应恐怕比其他的原因都重要。这种在纷乱后获得统一的成功,的确使人特别兴奋。这种过于兴奋的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到一个新的朝代的正常制度。

——-摘编自劳干《中国历史的周期及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描述“特殊形式的朝代”中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全面充分,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