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人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相对立的学说,在中世纪,宗教是扼杀科学的最大敌人,现代社会科学是破除迷信与宗教的最好的锐利武器,宗教是落后势力的典型。也有人认为宗教是科学的前身,科学是从宗教里面发展而来的,所以宗教往前一步就成为科学。近代初期的科学家大多是基督教神职人员,如哥白尼、开普勒、布鲁诺等,或具有神学背景,如伽利略等。

——摘编自蒋四清《宗教是科学的死敌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现象并加以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民族主义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不是虚构的共同体,是一种与历史文化变迁相关,根植于人类深层意识的心理建构。其建构过程主要受以下三大维度的力量影响。

第一维度:宗教共同体、王权王朝共同体不断衰弱。

第二维度:工业革命;印刷与书面媒体;单一标准语言对人们连接感与归属感的强化。

第三维度:殖民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种族主义,激发深刻的自我牺牲与族群之爱。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整理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以上材料的部分或整体内容,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3-09-12更新 | 17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工业园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随着《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一些反腐题材的影视剧的热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映入普通百姓的眼帘。下列是中共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整风”运动。(“整风”是中国共产党祛除不良习气,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特殊手段。它发轫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并被当作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经验,在建国后中共的建设中多次运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共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整风”运动被逐步摈弃,代之而起的是通过制度化的党性党风教育开展作风建设。)

名称内容和意义
19411945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19501954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7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
19831987针对“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建设遭到的严重破坏问题
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012年中共十八大为民务实清廉
十八大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背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文化成就简表

时期代表作简介时期代表作简介
战国《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古希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天神普罗米修斯从宙斯那里盗取火种,把火送给了人类,教会人类劳动,赋予人类智慧
南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14世纪《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
《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543《天体运行论》论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
1897《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1838《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1939《黄河大合唱》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1937《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迪士尼拍摄的世界经典
动画片

——摘编自张维青《中外艺术史要略》


从上表中提取二则以上的历史信息,提出一种自己的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具体明确,持论有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1-07-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大历史转折即重要战略机遇,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极其难得和生死攸关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实现重大历史转折。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表现内容各不相同,表现形式惊人相似。

转折背景:均有一个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或是外国入侵者,或是国内反革命集团,即将被打倒或已经被打倒;均有一个“中国向何处去”的严肃问题,两种命运、两个前途、两条道路,继续前进还是停滞或倒退,二者必居其一。

转折标志:均有一个党的重要会议召开。

转折成效:均有一个理想或超好预期的结果或趋向。

——摘编自段若鹏《实践是检验中国共产党的唯一标准一一奠定今日中国的三次重大历史转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转折拟定一个观点,并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论证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历史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要研究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必须首先从西方的文字和语言下手,在这方面林则徐做得比较好....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这是它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已开始注意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国情,但却研究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没有从中得到启示,没有依据国情判断中国应该走什么路,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触动封建经济基础。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摘编自毛加元《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倡导“史学革命”,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旧史学的同时,强烈主张创立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代替旧的循环史观、以“民史”代替“帝王将相家谱”为主要内容,以科学研究方法代替传统考据,以章节体例代替纪传体——新史学。五四运动后,出现了一大批以唯物史观方法编写的中国历史著作,以社会形态、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来期分章节。


请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为“史学革命”撰写一则历史词条。(词条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该词条的概念包含词条所包含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解释概念的内涵,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影响、意义或评价。史实正确、概括精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总的来说,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园。其体而言,促成世界市场形成的条件主要有需求的世界历史性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国际化、机器大工业的诞生、资本输出等。世界市场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实现总体化和抽象化的过程,需要以社会劳动的分工、资本职能的分化等分解过程为前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为此具备肢解旧生产关系的能力。机宫大工业带来的巨大生产弹性顺应了资本主义生产难以通制的扩张本性,国际分工愈发要通过对国际贸易需求的刺激来实现对一切民族界限和地域的突破等。资严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限制是世界市场从国内、从局都走向世界和总体的重要过渡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初步具备国际性质。

——摘自谢治《分解、扩散与整合:从(资本论)看世界市场的形成》


根据材料,就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或条件任选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