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期间,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多个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干部更是“自带干粮去办公”。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亲率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共创造了苏区党建、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摘编自李红喜《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等

材料二   1978年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1979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如今的蛇口已从一片滩涂地发展为高楼林立、山海相接的滨海新城。

——摘编自陈蓉《袁庚:创造蛇口奇迹的改革先锋》等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征程上的众多优秀品质,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精神品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章两汉时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勃兴
……
古代地中海世界对通往东方道路的探求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章唐宋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
中国陶瓷文化的向西流播
指南针与印刷术的西传
第四章蒙元和明前期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畅达
蒙古西征及其对中西交通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
元代中国与西欧的交往
马可•波罗与伊本•巴图塔的来华
元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东来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的撞击与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传教士的大批东来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
中古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04-13更新 | 23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合奇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

大致时间科技革命的名称和类别主体部分和若干代表
1617世纪现代科学诞生(科学革命)物理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力学
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技术革命)机械技术,纺织机、蒸汽机、工作母机
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发电机、内燃机、石化、电信
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科学革命)物理学,相对论、量电论、射线和电子
20世纪下半叶电子和信息革命(技术革命)电子和信息技术,电子、电脑、网络
21世纪上半叶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科学革命)新生物学,信息转换、仿生、创生、再生
21世纪下半叶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科技革命)新物理学,新时空、新能源、新运输

——据何传启《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成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5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两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开国议政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略的因素如下:

……唐代设置科举,人才汇聚,享国三百年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共定国是,提高士大夫的参政意识,王朝便能更稳固了

……唐代有人认为朝廷的显要官员必须是公卿的子弟,他们从小就有机会学得各种做官的知识,而以科举入朝的布衣之士则缺乏此类经验

……开过之初,国家百废俱兴,亟需大量富有实干经验的官员来应对政治挑战,仅通过科举制度选官难以满足这个需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从对象的角度分析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图2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图1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相比之前其他选官制度有何进步?假如你是宋初的决策者,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6 .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展,彰显了“思想”的价值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为此,人们在接受或宣传、介绍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学说时,往往有所选择,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有人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五四”之前,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除严复、梁启超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

——摘编自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思潮演进的内在原因。据材料二,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思潮的核心追求。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8·全国·一模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虚无主义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否定革命论”,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史学上的表现如“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是西方各国送给中国的近代文明礼物,鼓吹中国的现代化应该通过追随殖民帝国来完成;再如“人物重评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贬损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人的历史功绩,而对慈禧、李鸿章等人进行“去阶级化”,并大肆颂扬。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角度选取要正确,论证要充分合理,表达清楚完整)

2018-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幅员和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图1秦代诸郡分布图、图2隋后期诸郡分布图所呈现的变化即是反映。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2018-04-16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合奇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