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所给问题

材料   位社会学家断定,“技术和经济越发达、社会的不公正就会越大”。这一假设为在我们这个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代里形成的逐步升级的不公平所证实。联合国1994年的《人口发展报告》披露,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收入增长了 7倍,人均收入增长了 3倍。但是,这一巨大收入的分配在一国内和在国际上却都是不公平的。报告说:“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 20%的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世界收入从70%增加到85%, 20%最穷的人所拥有的极少收入则从2.3%下降到1.4%. ”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仅为30倍。此外,200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41%的收入总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
2023-12-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唐书·孝友》记载了一则案例:初唐武后统治之时,同州下部(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此案判决引起了近百年的争议。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掌权,引起朝野诸多非议,她本想遵循先例,贯彻儒家“父之仇弗与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复仇者,以博得仁义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遗陈子昂却作《复仇议状》一文,他认为,法律是“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张不应以礼屈法,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武后考虑之后采纳,并奉为经典供后世参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时任礼部员外郎,积极支持“永贞革新”。他作《驳复仇议》批判陈之建议,认为“既诛且旌”乃“渎刑坏礼”,应遵循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他认为礼法本不存在冲突,目的都是为了防乱。因此,表彰与处死同施于一人,将导致滥用刑法或破坏礼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谨慎行事。他建议对复仇案件要区分论罪用刑:若复仇合乎“礼”,即父为官吏误杀,复仇当被奖励;如其父确实当诛,复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骜而凌上”。

与柳同一时代的韩愈也加入了论战,为此写了《复仇状》一文。他认为,臣下无权决断复仇案,应当从古制,直接上呈尚书省,由集体讨论出具意见,最后由皇帝定谳。

——改编自沈玮玮、曾潞明《唐人徐元庆复仇案的百年论争:陈韩柳之别》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徐元庆案”引发的陈、韩、柳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宋代的发展情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而另有一些国外学者认为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认为宋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停滞状态,没有制度性的突破。

——据【美】罗兹·墨菲《东亚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整理

评析材料中关于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亚文化圈也可称为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指以中国为核心,包括 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在内的,使用或曾经使用汉字,承袭汉文化 的跨地域性文化地理单元。古代东亚文化圈孕育于公元4—5世纪,形成于8世纪。东亚文化圈的基本要素为汉字、儒学、中国式律令制度与农工技艺、中国化佛教等。这些要素给东亚诸国的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深刻影响,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现代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应着眼于经济、文化、安全的一体化,抛开意识形态的差距,形成一个稳定的地区性结构和体制。儒家思想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玄《儒家思想的优越性、局限性与东亚共同体的构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 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08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常人们都会把美国的革命当做我们的革命的起因,不错,法国革命的确受到了美国革命很大的影响,不过在当时来说,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并没有法国本土的思想对法国革命的影响大。就在欧洲的其他国家还在把美国革命当做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的时候,法国人就已经对它很熟悉了,在这里它更加丰满和使人惊叹。在欧洲人们好奇它,在法国人们则相信它。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5-1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史料注释】从19375月起,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图为根据地的民众举行地方代表和政府成员的选举。


【史料注释】华北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布告。这个由中共和其他民主人士合作的统一的人民政府,是行将诞生的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


请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或补充)一个时期并就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论从史出)。
2024-03-18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的漫长历史从来没有脱离过与另外的国族、另外的思想、另外的信仰、另外的风俗的交光互影,文献中保存着与另外的文化、另外的社会实践、另外的心灵交际的丰富记录。这使中国认识了“他者”和异域,并且借助于与“他者”的来往和与异域的交流而更好地认识了自己。对于这种与“他者”的对话,过去人们更多地体认到的是如何丰富了我国物质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内容,实际上,这样的对话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另外的思维方式的注意。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有助于破除思想上的畛域之见,改变仅凭自我存在、自我经验而形成的思维定式。

——摘编自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说:历史本不可分,“因为总史不易研究,才分为若干时代”。年鉴学派创始人布洛赫也说:“从古到今的历史本来不能割断,只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过于短暂而历史的范围过广,所以才需要断代研究,但不论是哪一段历史的研究都不能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而必须看到别的时代,上下古今互通声气,因为唯一真实的历史是通史。”“时期”的划分往往还会把研究者的视野拘囿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区划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形成限制。

——据行龙、李全平《反思与前瞻: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


根据上述材料,以人们在研究中外历史时做出的任意一种历史分期为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评析。(要求:论题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3-17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表明,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当它与封建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以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是历史性的。中央集权一旦与君主制度结合在一起,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也极易造成君主权力的过度扩张,形成君主专制。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更不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真正的历史学家总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制高点,对复杂的历史因素采取分而析之的态度,并且因应时势变化而损益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不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摘编自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