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该报于19067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9122月,内务部总长呈文说,各省独立以来,唯军政一节全归我有,而地方官吏如府县各缺,皆仍清政府之旧人……伏乞速颁文官考验之令。孙中山接文后,批令法制局,仿照中外考试制度,速即拟定文官考试章程,咨参议院议决施行。摘编自谢青、汤德用主编《中国考试制度史》
上表围绕“清末民初选官制度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运用表2中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归纳概括)。
2 . 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9世纪铁路长度、商船吨位和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化

世界铁路的长度

年份

1835

1850

1860

1870

1880

长度/千米

2431

38568

108012

209789

372429

世界商船吨位

商船类型

年份

1800

1870

商业帆船吨位/万吨

400

1290

商业汽船吨位/万吨

-

300

世界贸易总额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贸易总额/亿美元

14

27

72

147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阅读图1-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加以论述。
2023-07-22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铜钱时代”,铜钱流通的数量、范围和深度可能超过了其他朝代,实际形成了以铜钱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大规模持续供应的宋钱为亚洲东部南部海域铜钱区的形成提供了基石。明代是亚洲东部海域朝贡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期,也是近代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端期。这个时代契机使得明朝内部的社会经济变革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兼具区域国际的特性。明代出现了由实物经济体制向货币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出现了货币形态、制度与体系的大转型。这种转型可归纳为“铜钱基准体系”向“白银基准体系”的重大转向。

——摘编自邱永志《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


有学者认为海外白银的大量涌入才使得中国的通货结构得到了转变。结合材料,概括宋明时期通货结构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10-2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文明的转型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推动文明转型。但在特定情况下,某些文明地区因冲突而逐渐转型。

材料一   几百年前……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促成西方文明转型的因素。
(2)归纳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5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材料一   据《周礼》记载,在两千多年前,官方规定的跪拜礼仪就有九种不同的名目: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但是,这么多种类的跪拜礼仪并不是任何人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取之而用的。比方说,“空首”是头不至地的跪拜,最为方便,恭敬程度也就最低,成为君长对臣下的致意之用;头至地立即抬起为“顿首”,恭敬度就高些;而头至地还要稍作停留为“稽首”,恭敬程度最高,用作臣下对君上表达尊敬的礼节等等。在吃饭和喝酒的时候,无论是长辈为其夹菜还是递酒,都要先行跪拜才能品尝。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时期跪拜礼的特点。

材料二   1793 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在谒见皇帝的礼仪上被中方要求其像藩属国一样三跪九叩,马戛尔尼表示可以像觐见自己国王那样行礼,这个答复使乾隆断然拒绝接见该使团。后来,马戛尔尼向乾隆施行的礼仪应该就是“长跪请安”的旗礼形式。同治十二年(1873 年),总理衙门与各国公使商定的《觐见礼单》中表明公使的觐见礼仪为五鞠躬。但是“此次觐见的礼仪规定被强调是一次清帝因各国需呈递国书而准许的特殊优待礼节,仅是一次特例而已,各国使臣以后不得援引为惯例,再行渎请”。

1891年,光绪皇帝接见六国公使。据晚清重臣荣庆记载,“总理衙门带使臣一员及翻译一员入,两大臣带引于前,自东门入,去帽一鞠躬,十二步二鞠躬,至主位三鞠躬,呈国书。”此次的觐见没有再像同治十二年一样进行几个月之久的礼仪交涉,而是作为无需商议的惯例来照行了。

——摘编自韩鼎赢《传统长幼相见礼仪的终结与现代重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清朝时期外国使节觐见礼仪的发展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191666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去世,68日,国务院出台《丧礼大纲》八条,规定“凡官署营舰、海关下半旗,官吏停宴会、缠臂纱……民间辍乐七日,出殡日鸣炮百一响,京校辍课”。经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院商议后,决定葬礼“参酌中外典章”,中国礼典方面“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对此社会舆论极为愤懑,有人认为袁世凯“几如大行皇帝之丧礼”,诚为“民国之怪现象”。有人告诫议定袁氏丧仪诸人“勿忘项城(袁世凯)之死非于洪宪元年”,而是“中华民国五年六月六日”;将来“引项城灵柩出新华门者”,乃是“两行五色灿烂之共和国旗”。

——摘编自李斯涵《民国第一部〈国葬法〉的颁行与民初丧葬礼仪的变革》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2-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口迁移、经贸往来以及战争冲突等方式使世界多元文明在互动中交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观点
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3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材料二   



(2)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蕭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册

材料二   撒切尔政府(1979—1990年)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具有种种弊端,它使部分企业依赖国家投资,养尊处优,失去进取和冒险精神;企业内部机构臃肿,人员过剩,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适合市场需要;并挤占了私人企业的资金。他们认为,这些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撒切尔夫人表示,她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市场作用重新成为英国经济的动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当然,放并不是说政府就不管了,我们讲的是放管结合。要让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还要继续去啃“硬骨头”,至于说到什么程度满意,那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摘编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是什么,这一改变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撒切尔政府认为企业国有化的比重过高所存在的弊端。对此,撤切尔夫人认为应怎样解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哪次大会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2020-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现象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1)将上述历史名词,分类归纳为三种历史现象。
(2)请在社会人群与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关联史事加以论述。
2020-08-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9 .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2)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2020-08-0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大趋势》一书,近年来在中国各界引起热评。作者根据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归纳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八大支柱”的“中国模式”。具体如下:

1.解放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变革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支柱。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力量平衡。

3.“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为中国生存与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4.“摸着石头过河”:冒着一定风险通过反复尝试探索未来道路,“实事求是”,从实践中学习。这就是邓小平的格言。

5.艺术与学术的萌动:中国当今精神文明得以加强的表现。

6.融入世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活动。

7.自由与公平: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良好的借鉴。

8.从奥运金牌到若贝尔奖:正是中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预演。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评析材料内容。(要求:1.对约翰▪奈斯比特的“八大支柱”以史实加以概括论证。2.请你对约翰▪奈斯比特“八大支柱”之外的缺失进行增补,并加以说明。)
2020-05-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