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能战胜恐惧》(佚名,1840年)

   漫画中,远处是手拿鞭子的监工,两名男童似乎即将分离去做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位面露害怕、痛苦之色,另一位男童在拥抱亲吻和鼓励他,还有一位儿童在纺纱机下爬行,而身边与童工们一起劳动的成年妇女表现得相当冷漠。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宪章运动中工人游行请愿的情景)(绘画作品)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巨人罗德斯》(爱德华▪桑伯恩,1892年

罗德斯为英国殖民者,画面中,罗德斯被描绘成一个巨人的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的版图上,他右肩将枪,双脚立足点分别是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他张开双臂的手中牵着连接开罗和开普敦的电报线。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归纳三则材料中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一则材料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包括副业和家庭手工业)为本的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商业发展与繁荣的基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也是有曲折的,出现过几起几伏,其中经历了三个高潮期,依次是战国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些高潮期都处于社会变迁的关键时段,商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商品经济发展走向新阶段。三个高潮各有时代和阶段性特点。但几次高潮期之间,也出现因内外因素,而导致商品经济衰歇或受到重大挫折,造成商业萎缩的局面。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交通工具

事件

1519~1522马车、帆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872热气球、汽车、火车凡尔纳根据当时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创作了《环游地球80天》
21世纪高铁、喷气式飞机、磁悬浮列车地球一周的长度是40075.7千米;民航客机速度在800~1050千米/小时之间,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50小时
提取材料信息,以“交通工具的革新”为主题,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材料     有正就有反。有光明,就有黑暗。

我们认识事物,认识矛盾,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一种橘子大但是酸;另一种橘子小但是特别甜。


根据材料归纳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以说明。(要求有观点,有阐述,有总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材料的意思)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1500年前,世界各地的种族几乎是隔离的。殖民扩张后,非洲有了白种人,美洲则几乎集中了地球上所有的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及混血种人。伴随着人种混合的是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将他们圈养的各种家畜带到了美洲。喜爱果园的西班牙人还将种类繁多的水果引种到了美洲,如橄榄和葡萄。而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花生及可可等则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取代欧亚大陆间的或地区间的奢侈品贸易,第一次国际分工基本形成: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居主导地位并倾其全力发展工业生产。种族灭绝、黑奴贸易和奴隶制是早期殖民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一开始,西欧就“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利益”,成为这场国际大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摘编自丁建定、刘波《世界通史·近代史卷》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史料   或论述
关晓红废科举最大的输家是清朝统治者,他们本来试图以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却因此
而造就了大批激进青年,并导致中年士子文化心理失衡,反倒丢掉了江山社稷。
左玉河清季实行学堂奖励出身制度,实际上具有学位考试和文官录用考试双重性质,实乃
将近代学位制度与现代文官制度混在—起,实际上是“学而优则仕”观念之延续。
房列曙孙中山为了纠正西方“分赃选举”感情选举”“金钱选举”等弊端……他在“五权宪
法”中指出,考试院的职权是“选拔公务员与公职候选人”。只有将考试和选举结合
起来,通过考试辨其才,由选举判断其品德,这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李里峰1931年调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及其直属机关的公务员为46266人,有人据此
估计,“如果把各省综合计算,其数目恐将十倍于此”,也就是46万人左右,考试及
格人员不到总数的1/40。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阐述合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名称时期观点
客卿制战国注重实践性,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
察举征辟制汉代是一种依托地方势力举荐的选官制度,介于"血缘身份"与"才学品行"二者之
间,过于原始、粗疏,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是一种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是典
型的"任人唯亲"
科举制隋唐至明清作为一种以"学识"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体现了
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

——摘编自任怀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或数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大事
1841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1864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科取士”。
1898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18986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1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1901颁布《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出身,对成绩优秀者再行考试,殿试后“因材器使,优予官阶”。
1903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留学生归来后的待遇和地位。
1904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并对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规定。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1905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1905拟定《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规定对留学生根据考试优劣给予官职。留学生选官制度确立。
1913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依据《中国近代史》选编


请仔细阅读表格中信息,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紧扣材料,阐述合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关于欧洲思想的三种观点:

观点1:它的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带有批判精神。康德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要把一切事物、一切问题都摆在理性的天平上加以批判。”

观点2:在欧洲的内部,思想之间交流、辐射,是从古到今分不开的;欧洲的思想通过商业、传教、殖民、征服,逐步传到欧洲以外的别的地方去。

观点3:对欧洲任何世纪而言,任何一种思想,一个特定的国家,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思想家,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有一个一贯的东西,它既是断代的又是连贯的。


请你任选一观点,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   《坤舆万国全图》(下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 玛实献给明朝万历皇帝的礼物之一,在中国学者李之藻的协助下,刊印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主图为椭圆形世界地图,周边附有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九重天图、天地仪图、赤道南北丰球图、日月食图、量天尺图等。在绘图时,利玛窦“抹去了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这样,本初子午线就向左移动了170度,中国出现在地图中央。



解读材料和地图,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