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乾隆年间,四川人李调元的《卖田说》记述了作者乡居时与佃户的一席谈话。对于为什么中小业主乐于“卖己田,而佃人之田”,佃户王泽润的回答是:“予家曾祖父以来,置田不下千亩,而俗好分,生子五人,而田各二百亩矣。子又生孙五人……孙又生孙五人……而十亩五分,各耕不过二亩,田之所入不敌所出,故不如卖田以佃田。”王又说“官府每遇大役,则按粮令乡保加派……而乡约又借官私派”,而当佃农,一则,卖田之资可充压佃之本;二则,既付押租,则佃期肯定较长;三则,可以免去税役重负,而让业主与官府打交道。李调元听了佃户王泽润一席话后说:“既有此乐,则予亦将卖田佃田矣。”王回答说:“君尝为达官,有直声,官犹待以礼也。租有家了代完,粮差不敢追也。又例免差徭,里正不敢及门也。所冀者,须世世子孙读书做官耳!若一日无官,诚恶亦与我辈等也。”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对话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2 . 东西方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人民强烈追求着政治上的和平与经济上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从来没有显得如此重要。纵观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中西方各领时代风骚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而西方却后来居上,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当代人探究的。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属于农耕文明,而西方的科技属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是更加优越的。

——摘编自陈文斌《品读世界科学史》


材料包含着诸多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7-10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坚的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几方面可与传统的中国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联系起来,有几方面可用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来解释,有几方面涉及他追求最高权势的心理,最后几个方面则是他品质中特有的。当时他的家族和他接近的圈子中迷信佛教和盛行佛教,这一特有现象促使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向佛教寻求正统地位和个人安全的方面:宫内每晚都做佛事,杨坚、皇后和举朝上下都参加。他的自危感使他对除几个亲信以外的所有人都产生怀疑,他似乎认为所有的儿子都是潜在的敌人……他为人过于俭啬,这一与他妻子相同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本加厉……杨坚仍是一位坚强和有成就的统治者。

——摘编自《剑桥中国隋唐史·开国者隋文帝》

材料二 历代学者对杨坚的评价

学者评价
魏征(唐代名臣)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
虞世南(隋唐政治家)及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士黎庶,企仰太平
李纲(宋代抗金名臣)有雄才大略……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坚“多方面”性格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学者评价杨坚的两大视角。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杨坚仍是“有成就的统治者”。
2022-04-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材料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带头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登上政治舞台,进行政治近代化的尝试;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激进派又祭出“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以求救亡图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背景人物主张
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兴起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等反对教会神学对人的束缚,凸显人性尊严,追求现世幸福
17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专制王权日益强化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抨击君主专制,制定法律应合乎理性、三权分立

上表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相关内容。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经济政策、发展举措简表

时间经济政策或举措
1950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19561966中共“八大”明确的主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20世纪末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世纪初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引领国家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表中列出两项经济政策或举措的关键词,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2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图像证史》一书中指出∶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时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表层信息),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信息(深层信息)。不过,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虽然是惊人的宝藏,但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陷阱"。

119588月《人民日报》对全国各地竞相夸耀粮食产量的报道;图2是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有关集体农庄的宣传海报。



图一 图二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2-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在社会的剧烈变动中,人们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极大冲击并趋于瓦解。社会成员的流动性既包括空间的流动,也包括社会地位的上下流动,尤其是后者,破坏了一直相对稳定的社会分层,社会阶层的格局由此崩坏。一方面,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或群体;另一方面,各社会阶层衍生出诸多的社会群体,真正活动于社会并对社会产生实际意义的,便是其中形成的众多群体,这些群体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吴琦《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剧烈变动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1-12-05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