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欧美
1750—
1850年
“康乾盛世”下农耕文明到达顶峰;手工工场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依然零星稀疏。清朝的“闭关锁国”态势,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中国卷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民族危机加剧。珍妮机问世,揭开工业革命序幕;阿克莱特设立水力纺纱厂标志机器大工厂制度诞生。亚当·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厂”,加紧对外扩张;工业革命成果开始在欧美各国推广。
1850—
1900年
洋务运动开始,先后创办军用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在沿海通商口岸出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出现实业救国思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电器和内燃机的问世和使用,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和德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中心。垄断组织现,推动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狂潮。
1901—
20世纪40年代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推行“法币改革”、“国民经济建设动”,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抗战中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摧残破坏,解放战争中陷入困境。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提出。二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加大对经济的干预。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以经济近代化的视角,并结合近代中外历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观点,予以说明。(说明:可以选取中国、欧美或者中外相关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 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竺可桢《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材料二 东汉以后黄河曾经长期相对安澜,到唐代老百姓安居乐业,大规模农田开垦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唐末五代黄河频频决口,北宋接续了这样一种局面。北宋时期黄河向北摆动曾经夺海河口入海;两宋之交,由于人为因素,黄河曾夺淮河口入海。

——邓小南《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我们真的认识宋朝吗?)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时”“地利”角度,分析论证宋代“生于优患,长于忧患”这一说法的正确性。
2022-07-0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总体看他们的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属于双峰并峙的状态,但不同时代二者的学术政治地位又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汉代汉朝“杂王霸而用之”,孟子常遭政界和学界批评,而荀子则受好评。汉代儒生所学习的“五经”,其解说大多来自荀子,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将荀卿列于孟子前面
唐代前期唐太宗在《帝范》中反复引用荀子之言。魏征在贞观十四年上疏中说:“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唐代中后期韩愈反对佛老,强调儒学的纯粹化,提出“道统”论,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列为儒家道统人物
宋代理学家提倡“天理人欲”之辨,认为荀子“有法无天”
明代前期朱元璋读《孟子》有“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等言论,下令将孟子逐出孔庙
明代中后期心学家王阳明公开承认他的“致良知”学说源于孟子,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荀子被逐出孔庙
清代前期乾嘉学派对《荀子》一书重新校勘训释,荀学获得了空前发展

——摘编自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时要史论结合)
2022-02-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1世纪时的北宋,14%的人口拥有了全国77.5%的耕地面积。不少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入工商及服务性的行业,促进了非农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工商业也由以制造和营销奢侈品为主,转向以大众消费品如食品、日用品等为主,引致工商业的扩张和普及。国内和对外贸易亦得益于全国已完备的5万千米水路网、新海船的设计,以及导航和航海工具如定向舵、指南针与新航帆的出现和推广。纸币和金融机构的出现,也使得贸易因便利和风险降低而扩张。宋代人口由初期(970年)的2100万增至1110年的8560万,农业人口的比率却在下降。农业的高效率使粮食年产量达3亿石(1石=103斤),即人均量约3石。十国时代,南中国的区域间贸易已很蓬勃,至南宋更盛。两宋社会还添加了另一些重要的成分,包括以商店主和手工艺者为主的新阶层,以及在城内形成的如店员、奴仆和其他雇员(贩夫走卒)等城市低下阶层。为了迎合他们,城市中产生了大众文化和娱乐,包括说书、弄刀、卖艺和其他城市娱乐活动,构成了勾栏和瓦子等新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使宋代的城市文明出现了新的景况。

——摘编自薛凤旋《宋代:中国城市文明的高峰》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1-22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939年,徐悲鸿赴南洋举办画展募集抗战经费。当时,滇缅公路正在紧张修筑之中,中国民工的坚强意志、巨大牺牲,让徐悲鸿深为感动。激情澎湃之下,他于1940年创作了三幅《愚公移山》(两幅油画和一幅国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标题,写一篇赏析国画《愚公移山》的小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说明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