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来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成立联合国成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建立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9年

亚太经合组织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

二十国集团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6年

世界医护人员联盟

2015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2021年

国际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领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阐释合理)
2024-03-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科技成果

《本草纲目》共52卷,共16部60类。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丰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奇器图说》邓玉涵、王征合译,介绍了重心、比重、杠杆、滑轮等物理学原理
《天工开物》宋应星对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写成该书,共18篇,分上、中、下三卷
《火功擎要》汤若望、焦铆合译,介绍了火器、火药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农政全书》共60卷,征引文献多达225种。既集传统农业技术之大成,又总结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了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
《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丰富了中国平面几何学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明代科技发展的特征,并加以分析说明。(要求:明确写出特征,分析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东亚长期存在以朝贡体系为特点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以天下观、朝贡体系二位一体为历史逻辑。天下观是自先秦逐步形成的涵括中国和“四夷”的空间和秩序观念,朝贡体系是天下观理想模式的现实映照,二者互为表里,不能相互脱离。朝贡体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制度及背后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朝贡体系中的册封制度从封赐爵位到不断添加内臣化官爵、再到仅封爵位,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清朝划分朝贡诸夷和通商诸夷等,都显示了内外观念的逐渐变化。而民国时期从华夷观念走向“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已经从内部完成了对天下观、朝贡体系的历史逻辑的超越。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维护了古代东亚和平》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时间发展阶段典型特征
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3千年
生存大革命农业、畜牧业产生;新石器革命
公元前3千年—
1600
交流大革命文字、数学等科学起源;青铜、冶铁技术发展;文明对外传播交流
1600年—今效率大革命机器、科学革命;新能源、新动力;现代信息革命

——摘编自时斗等《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


请对上述任一阶段的划分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依据材料,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17更新 | 132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广东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42007年中国高等院校数量(单位:所)在部分省份的统计。

省份
年份
北京山西辽宁上海河南湖北广西广东新疆
19542541416512352
1960804792436770405011
19645211262412229197
1971169231711209187
1980501636342536183012
1990672662504758234521
20077959796082865510531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1200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10-11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闻一在《凯歌悲壮》一书中这样评述到:“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败、亡于不该亡”,全书共分五章阐述了苏联(俄)的经济政策。

目录

第一章凯歌年代(1918-1920年底)

第二章“退却”年代(1921-1926年)

第三章剥夺年代(1928-1941年)

……

第五章战后年代(1953-1964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目录中任意三章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评述。(要求:明确写出经济政策名称,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0-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文明和历史学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观察。在世界科技层次:科技革命是科技范式的转变,关注科技自身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层次: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

——摘编自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预测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的产生是人类劳动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科学运用于社会具有双面效应:一方面,科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学运用于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摘编自周银珍《科学伦理: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符合逻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