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主要事件
1921年中共一大
1927年南昌起义
1935年遵义会议
1940年百团大战
1945年中共七大
1949年渡江战役
以上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提取期中的两个事件并阐述它们对近代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要求:提取的事件要明确,论述要充分、多角度)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军国民体育

材料一   军国民体育最初被用于新军的训练,后来在新式学堂和社会推广开来。对坐生进行兵操训练。1904年,《萃断报》提出:“军国民者,以国民而景为军人,有尚武之精神。而有国家之思想者也……掷头颅,流鲜血,以扬祖国之光也。”军国民体育“即通过体育训练国民身体,使之具备尚武精神和军事素养,以求全民皆兵救亡图存。”1905年以后随着军因民体育的渐渐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堂之间的会操活动相继在一些新式学堂中开展。庄校际运动会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省市州县开始举办地区性运动会。在体育赛事日益盛行的同时,各地一些商人体育组织相继建立。这些体育组织深受军国民体育思湖的影响,大都以尚武强种为宗旨,以振起国民商武之精神

——摘编自黄炎《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思湖之研究】

材料二   民国初年学校教育继续沿袭了军国民体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军国民主义等同于体育,例如学校“兵式体操,军国民主义也;各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国民主义二者。”藤元培倡导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以便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摘编自意品《蔡元墙的体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结合时代背量,对清末民初的军国民体育进行阐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摘编自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像史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包含了复杂的判断。下图被称为“凿空丝路的图像记忆”,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

前汉 (即西汉)中宗 (汉宣帝的庙号)既获金人 (黄金制作的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注:这幅壁画创作于初唐时期,是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八幅佛教史迹画之一,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绘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壁画中的信息中找出两处史实“错误”,并就“错误”产生的原因分别予以说明。(要求:信息有效,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0年前后,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均已被发明并且都进入商业化。1913年,福特将流水线生产方式推广到T型车的生产上,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带来福特汽车售价下降,内燃机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1990年以后,本来为收音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研发的锂电池技术被应用于汽车上,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复兴与发展。

——摘编自张笑字《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

材料提供了一个产业与科技关系的案例,蕴含了诸多启示,从中任意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群才璀璨。如谏官方面有唐介、包拯、吕诲云诸人名垂青史;武将方面有狄青、岳飞、韩琦诸人扬名异域;文学方面,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有秾丽别致的“闲愁词人”晏殊,名列唐宋八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史家方面有刘恕、曾公亮、宋祁、司马光这些大手笔;书法方面有黄庭坚、蔡襄等一班字若珠玑的大家;在哲学上有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重振儒学;在书法艺术方面有黄庭坚、蔡襄,将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学子犹受其艺术法乳熏陶。科技方面有大发明家毕升……

——摘编自《解码国学》

结合时代背景,围绕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表述成文,解释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损失和破坏情况
欧洲“黑死病”
(14-17世纪)
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方发生严重饥荒。
“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以来)
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美洲的印第安人减少90%-95%。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
拿破仑战争
(1792-1815年)
1807年至1809年,拿破仑从普鲁士等国强征了十亿法郎。在从埃及进军叙利亚时,拿破仑将俘获的四千多名战俘全.部杀害。在开罗,法军洗劫并烧毁许多村庄。法军在攻下马德里后屠杀了西班牙两万多名守备部队和三万多名市民。

——根据选择性必修2,《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及相关历史著述整理

材料二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致尼·弗·丹尼尔逊的信》

请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个事件,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二中恩格斯的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古代,歌谣、谚语合称“谣谚”,二者都因很上口而便于传诵,是民风民心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

宋代部分谣谚

类别谣谚
经济谣富儿更替做(轮流做富户)
科举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政治谣须信朝家重儒术,一时同榜用三人(同一场科举朝廷重用了三人)
社会谣只重衣衫不重人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一个历史观点,并进行阐释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和平叙事。中国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不热衷于征战与扩张,主要通过内部治理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

第二,发展叙事。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融会贯通性的开放系统,它不断吸收和融入新鲜血液,在“和而不同”中寻求发展。

第三,国情叙事。坚持从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思想、行为准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第四,文化叙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记忆、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其创造并延续的精神追求,更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不竭动力。

——摘编自程曼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围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方面,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2更新 | 17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章基督教神权的建立与民族国家的兴起

第二章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章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

第四章宗教革命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

第五章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第六章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八章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