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3 道试题
1 .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请回答:
(1)孙中山将材料一的十六字纲领阐述为什么理论?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后来孙中山又将这一理论发展为什么新理论?
(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2021-10-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师范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的活动中,民国初期的人们通过祭文、诗词、剧本、采访等方式,加深了对黄花岗起义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的认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甚至美化的革命记忆。伴随着国民党统治弊病的日益暴露,黄花岗起义的纪念也逐渐失去了对人们的感召力。这说明
A.黄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B.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模糊
C.时代环境决定历史认知D.革命精神有赖于不懈传承
2022-03-17更新 | 471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淞沪硝烟蔽晓天,全民抗日始开篇;将军奋死屠倭寇,战士捐躯俦铁拳;血染英名青史艳,兵枭贼首国门悬;尔来八十有余岁,难忘泪飞迎凯旋。”孙庆在纪念某次会战80周年写的这首诗中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B.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计划D.使日本的侵华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干涉的目标仅限于恢复朝鲜原状。但美国国会内一些对杜鲁门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议员,称“美国不要再犯悲剧性的错误,允许共产党从容退回三八钱,在那里重建现在已被摧毁的铁幕,并准备在将来发动一场新的侵略”。“联合国军”总司令自信地支持越过三八线的主张,表示战争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击退朝鲜军队”,而是要彻底摧毁之,占领朝鲜北部。对于中苏参战的分析,美国驻苏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北方时作出反应;即使北方到了紧要关头,苏联也不会出兵介入。对于中国,总的说来,那种中国不可能在百废待兴之际出兵的看法占了绝对上风。

——摘编自赵学功《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决策分析》

材料二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扩大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编自《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纪念活动?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说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2020-11-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关于70 年前的这场战争,表述错误的是(     
A.到这场战争结束,在两极格局的框架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B.这场战争是全面冷战阴影下局部热战的典型表现,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C.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并向中朝边界推进
D.这场战争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020-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大碗现藏于河北博物院,此碗青灰色釉,圆形,系灵寿县烧制,碗壁上有“民主团结”“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制”字样。此碗反映的历史事实体现了
A.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权建设D.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与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确立的因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
2021-09-3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