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2 道试题
1 .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战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3 . 巴黎公社

材料一   1871318日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528日公社最后据点被攻陷,起义失败。


位于巴黎东部的公社社员墙。最后一批巴黎公社战士曾被敌人围困在此,全部壮烈牺牲。弹孔深深地楔进墙中,墙上大理石板刻有两行法文字:“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521日—28日”。

材料二   3号:各区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

第28号:市政委员会是一个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的机构,是置于公民不断监督下工作的。

第44号: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选自起义期间巴黎公社政权颁布的公告

材料三   一月二十九日(1871319日)闻巴里(即巴黎)有乱。

四月初五日(523日)早饭后进城……遥见山上红旗四五枝,锐炮之声甚密,盖乱民尚有五万余,聚集一隅。

四月初十日(528日)巴里已一律肃清。

——《随轺笔记》(清朝官员高从望出洋考察的日记。他曾于18711月抵达法国,523日进入巴黎城)


(1)阅读上述有关“巴黎公社”的史料,分别指出其类型。
(2)简要说明三则史料的价值
4 .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基于国情与形势变化适时制定了积极的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几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中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摘编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否定“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原因是什么?“向农村进军”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解决“一些新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实质。
(3)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模式”,其经营方式是怎样的?这种改革模式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20-10-2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这是因为它
①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统一既是历史中国的特点和遗产,也是现实中国的追求和愿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不仅是农耕文化防御强悍的北方游牧部落侵凌的需要,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造成的经年不断的水、旱灾害,更早也更强烈地提出了江淮河汉大农耕区政治经济统一以大规模治水和有效赈灾的要求。黄河流域的先民们较早产生“平洪水定九州”、四海一家的愿望。

统一由江山统一及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统一,虽然间歇性出现分裂割据,但加起来不过数百年时间。历史上,“大一统”是维护和扩散华夏文明必不可少的条件。

——摘煽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国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品。逆之则亡”。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形成“大一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推动祖国统一必将完成的因素有哪些?
2022-01-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19167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材料二   18555月政府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由3人组成的不受党派干涉、独立主持考选事务的文官事务委员会。187064日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两个枢密院令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原则,通常把1870年枢密院令的颁布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百度文库《英国的文官制度》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022-02-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2020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顾历史,当年日军针对某次战役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主要为矿山)进行奇袭。特别是在山西,其势更猛……”“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下列对此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怀亲自指挥作战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的典范
③日军在华东的交通网络遭到严重破坏
④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01-1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并任意选取其中一点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
2022-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19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五四运动出现不同观点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