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的兴起,是有其必然之势的,并非偶然之事。因为改正制度,兴起教化,非儒家莫能为。武帝即位时,年仅十六,成童未几,安知儒学为何事?所以与其说汉武帝提倡儒学,倒不如说儒学在当时,自有兴盛之势,武帝特顺着潮流而行。

——摘编自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上册

材料二   宋王朝建立之后,对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经济事业、对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过多的干预,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士大夫参政议政和学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说到宋代的学术成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到“新儒学”。其实新儒学并没有什么新的儒家经典,所谓“新”,是指它对既有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这样的新阐释,是建立在中唐以来学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在唐代,很多儒学家反对佛学的教义,但是整体来说,那个时候儒家的力量并不足以和佛学抗衡。而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思想,以及道家的一些观念,被儒家学者吸纳,融会贯通。一方面,儒、释、道之间有排斥、有辩驳;另一方面,也有吸纳。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儒学,其代表人物是格局更加宏大、知识更加渊博的一批精英人物。

——摘编自许宏、刘国忠等编著《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儒学出现“兴盛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折狱”或“引经决狱”,是遇疑难案件依据从《春秋》等儒家经典中抽象出的法律原则进行决断的审判方式和制度。在汉武帝“尊崇儒术”的背景下,由中央司法机关廷尉处理疑难案件时率先采用并逐步盛行并制度化。春秋决狱作为一种审判方式和制度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是因为它能妥善处理司法中的疑难案件,能对中国古代法律的漏洞和偏颇起到补阙和纠偏的作用,它既是中国古代的司法衡平机制,又是法律缺陷的修补机制。

——摘编自吕志兴《春秋决狱与中国古代法制的真实关系》

材料二   唐代中央政府的司法机构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个机关组成,地方的司法工作由州县的行政长官兼任。唐代司法的一般程序分为起诉、审判、复审、执行四个阶段。从法律上建立了比较完整、严密的司法制度,其中规定的诬告罪、法官审判责任制、御史台官员监督参与司法、会审制度、上诉制度、复审制度、死刑复核复奏制度等,都起到了慎刑的作用。唐代司法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实行公开的不平等。皇亲国戚、官员犯法,有上议、上请、官当等特殊规定,从而保障封建的等级特权。

——摘编自冯辉《唐代司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行“春秋决狱”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司法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绝非偶然,是和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的。其时,欧美各国都在进行近代化运动。近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科学技术,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面对这股近代化运动潮流的不断冲击,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都表示欢迎(顽固派除外)。鸦片战争的实践使林则徐认识到了解西方之重要;鸦片战争的失败又深深地刺激了有良心、有见识的士大夫们,他们沉痛地检讨了中国贫弱失败的原因,并大声疾呼要睁眼看世界,“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之策”。

——摘编自王延涛《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

材料二   洋务派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是富国强兵的根本,他们将军事工业的革新看成是首要的突破点。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相继问世。这样,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要了解外国,向外国学习,必须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西文”“西艺”学堂。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传入,人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认识到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与洋人“商战”“争利”。

——摘编自汪军《简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海地是拉美最早独立的国家, 其发展具有典型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岛上(海地) 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蔗糖使奴隶这种古老劳力和现代形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结合在一块儿,甘蔗园或许是世上最早的现代工厂,它有一大批严守纪律的工人,园主常是不住在当地的法国资产阶级显赫人士,例如商人、银行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材料二 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

——以上均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地独立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
2024-01-26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孟子、荀子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秦代的文化专制主义并没有斩断各家文化流脉,汉代学术的复苏再次形成了新的文化高峰。《汉书·叙传下》总结“艺文”的源流时说:“秦人是灭,汉修其缺。”总括秦汉而言,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和科学发明以及艺术创作,都有新的创制和新的积累。文化的丰收,首先取决于当时人的创造热情。而当时社会提供的较好的历史条件,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的因素。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2)依据材料,概括汉代形成“新的文化高峰”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两个方面列举两汉人民创造的文化成就。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于官弟(第),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

——《井真成墓志》


注:遣唐使井真成于734年在中国逝世,其墓志2004年发现于西安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

注:此壶出自印度尼西亚海域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壶上的椰枣纹具有明显的西亚风格


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局部)

注:该壁画绘于唐朝,图中伴奏所用的都昙鼓来源于印度


(3)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明代民间文化的发展,使得士大夫们的高雅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一批文人士大夫开始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雅俗共赏的作品。冯梦龙编写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虽然以话本的形式写成,但是在内容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传统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发展为以世情故事为主,增加了创作的活力。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商人、工匠、普通妇女……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4)依据材料,概述明代出现的文学创作新现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
2024-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众之中,也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官员的知识结构与地缘分布。


注: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包括国内新式学校毕业和有留学经历的官员。

籍贯任中央官员人数占中央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名次
浙江13113.77%1
广东10811.36%2
江苏818.51%3
西藏40.42%21
黑龙江40.42%21
北京20.21%2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2)提取材料二表格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组成结构的信息,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4-01-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年开始,北京作为中国三座大城市之一,人口大幅度增加,从1881年的87万人,增加到1910年的100多万人,1932年则增加到150多万人。……从19241948年,北京共开辟了6条电车线路,总通车里程约48公里,在北京城墙之内纵横交错,为北京内城和外城间、东部和西部之间提供了跨越城区的交通联系,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城市交通网络。但是北京电车系统却面临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乘坐率低。192910月,北平发生了人力车夫砸毁电车事件。最终电车公司不仅没有能够扩大电车网络,降低票价,而且被维持昂贵的票价,最终使电车成为多数城市居民承受不起的消费。另外,为有效使用电车,需要铺设轨道,架设电线,或是拓展街道。但是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城门、城墙和牌楼之类古代标志,既是封建都城权威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体现。对扩展电车轨道、竖立电线杆而言,它们都构成极其严重的障碍。在许多人看来,现代技术将会破坏古都的风貌的宁静。有些人还搬出中国所特有的“风水”观念,宣称电车的到来,将给城市人民带来厄运。电车公司开始时曾请求市政当局批准拆除影响施工的牌楼。然而,当这一消息泄露后,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猛烈谴责。市政当局不仅拒绝了电车公司拆毁牌楼的申请,而且命令其修复在安装悬空电线和铺设轨道期间遭到破坏的所有牌楼。电车公司不得不取消最初计划,另寻电车路线。这在无形中增加了电车公司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尽管如此,电车、汽车这两种最主要的现代交通工具在各个大城市还是比较普遍地被使用着。

——摘编自李长莉等著《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电车初步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北京电车乘坐率低的原因,实质上反映了什么矛盾。
2024-01-3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市镇,作为周围乡民商贸的集散地以及地主乡绅居住的集中地。其中少数大镇的繁华必依赖丝、棉等跨地区的贸易发达而成气候,追究其原因,而该镇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例如经丝技术为南浔人所独创,对生丝、绸缎的鉴识,南浔、盛泽的牙人、牙商较之他地更为精明,以及若干公馆、会所以及商业组织的有力参与,等等。总之,事在人为,都是市场“物竞天择”的结果。明清市镇的形成往往是在离县城较远、数县交集的“两不管”地带率先出现;离县城较远,路途为河湖港汊分割,村落细碎成网,小市镇数量反而多起来。有些大市镇的发展,其经济实力远胜于县城, “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民谚,妇孺皆知。

——摘编自《王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材料二   1983年,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康社会的现实样板。此后,政策进一步趋向积极。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独特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乡镇企业在与国有企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某些产品,国营企业生产亏损,乡镇企业生产却能盈利,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1987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 “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

——摘编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背景及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4年,在华尔“洋枪队”的启发下,李鸿章决心创办江南制造局。在上海访购设备时,因丁日昌购下“修船之器甚多,造炮之器甚少”的旗记铁厂(美资)。江南制造局也开始了其轮船修造业务。在船舶修理方面,由于其官办性质,经费的拨给与其生产效益没有关系,使得修船费用高昂,修船周期漫长,在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等外资船厂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这也导致北洋水师和轮船招商局的舰船宁可入洋坞修理。最终迫使造船业务从江南机器制造局独立,成立江南船坞。

——摘编自郑英杰《从“四局二坞”浅析晚清官办船舶工业未能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上海解放后,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江南造船所(原江南船坞),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20世纪50—60年代,江南造船厂造出我国第一艘03型潜艇(苏联技术转让)、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有困难找江南”成为了当时的俗语。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建造的“中国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品牌;液化气船更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厂先后交付了“东方红3”号海洋综合科考船、 “雪龙2”号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等,均处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海上阅兵中的五分之一的舰艇也出自其手。 “十三五”期间,江南造船厂还整合资源成立了江南研究院,开启了以数字造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摘编自余俊伟《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世界船坞”——江南造船厂的过去与现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局造船业务未能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厂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南造船厂从“江南机器制造局”到“世界船坞”转型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在历史意义上包含了两个层面或说两个阶段的历史。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由此揭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张伦理革命与文学革命的义旗后,先进知识分子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成功策划并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因此我们说,五四新文化(民主、科学)运动为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作了思想铺垫和启蒙准备,同时五四爱国运动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机延伸和继续。

——摘编自张宝明《回眸五四:从“民族”与“民主”的视角》

材料二   五四大事记(部分)

5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五千余名学生,在天安门集合举行爱国大游行。此后,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57日,上海各高校学生、群众团体及各商帮为力争青岛抵制日货,在西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

64日,上海学生举行讲演,营救北京被捕学生。

6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织公司、日华纺织公司、上海纺织公司等工厂工人为营救被捕学生,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举行罢工。上海商界宣告罢市,各商店门口贴有, “不诛国贼,誓不开市”标语。此后,各地、各行业工人、商人等罢工罢市、抵制日货斗争风起云涌。

628日,在全国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宣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王承礼《五四时期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爱国运动的特点及取得成果的原因。
2024-01-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