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领域里,出现了像李贽、黄宗羲、唐甄等一批进步学者,他们或著书立说,或招徒讲学,从而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这股潮流却最终未能像欧洲的文艺复兴那样冲破封建统治的藩篱。

——摘编自杨翠兰《王守仁与明末清初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   彼特拉克宣称他不想变成上帝或生活在永恒之中,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光荣,只要求凡人的一切。但丁也认为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解放潮流未能冲破封建统治藩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其“冲破封建统治的藩篱”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取士,明经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 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10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10做诗、赋、文各一篇答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芋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2022-09-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清王朝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西方社会强劲的冲击下,民族意识潜滋暗长,以各种形式鲜明地凸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领域,举凡重大的历史事件无不浸染着或浓或淡的民族主义情愫。民族意识总的发展方向是由盲目仇外、虚骄自傲到效法西方、反思自身,逐步摆脱了华夏中心观、夷夏之辨的束缚,民族心态渐趋理性。

——摘编自严亚明《清代后期上层社会民族意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冲击与民族意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4 . 古往今来看似“另类”的人和事往往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异域碑文:美国华盛顿纪念塔上有一方用汉语刻写的碑文,献碑者是中国宁波知府毕永绍,碑文——选自徐继畬的作品,写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1867年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曾对献碑者专致谢意。可清政府对地方官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十分恼火,遂将徐继畬、毕永绍罢官。

材料二 状元经商:状元“下海”经商,估计是唐代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清末状元张謇于1895年以股份制的形式,筹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张謇“下海”经商的行为,颠覆了千百年来所有人的价值取向,今日看来就像金石掷地,铿锵响亮…

——摘编自薛金福、詹志方《何时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徐继畬等人的举动反映了怎样的新动向?清政府为什么“十分恼火”?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张謇“下海”经商是“唐朝开科举以来最大的笑话”的原因。推断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最终结局并阐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权利。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然而,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后,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使追求平等的人类仍然生活在不平等的社会之中。

——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


(1)依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分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矛盾性。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变革人心”、弥补此前历史缺陷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从纯技术角度看,石油比起煤炭有着巨大优越性,能量值石油是煤炭的两倍,储存空间小,石油是液态燃料,能够用于内燃机。内燃机不仅比蒸汽机更有效率,个头也小的多,因此他们开辟了一组从汽车和摩托车到电锯的新用途,靠蒸汽不太可能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用法。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燃机发明的历史意义,并概括科技发展对世界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创新成为近代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首先是政治制度创新;其次是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创新,表现为英国首创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力,通过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最后还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近代英国霸权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摘编自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事业,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等。新中国70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制度创新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度创新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英制度创新的历史启示。
2021-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做为构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比喻为四个长条黑匣子,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这些制度的优势,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但1900年后西方的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针对材料中该学者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使得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10-10更新 | 37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根据表格,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10-0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 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 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 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 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 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7更新 | 177次组卷 | 34卷引用:金太阳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