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5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大会上宣誓就职的历史场景,它是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它的发生已经距今
A.55年B.60年C.65年D.70年
2022-03-16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除三民主义外,特别强调要重视“近代所受之侵略与原因”,“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之地位”。其目的是
A.保证教育事业的延续B.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C.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D.增强民族意识为抗战服务
3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4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5 . 由汉字“货”字的由来,判断下列战国时期货币形状最像中国最早的货币的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1944年发表的时政漫画。漫画中,身穿护士服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喜形于色,双手抱着代表新货币制度与配额协议的婴儿走出产房,交给英格兰银行。而被故意画成小矮个的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一手“牵着”英格兰银行,一手指着新生婴儿说:“它不是我们的孩子,它有金色的头发!”该漫画表明
   
A.英美争夺世界金融的主导权B.冷战格局下交流与对抗并存
C.英美战时同盟关系裂痕凸显D.二战加剧大国间的猜忌心理
2022-03-03更新 | 12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称: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第二战场的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①当时德军主力在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比较薄弱
②中途岛战役使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
③英军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④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转入反攻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8 .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粮食丰收,谷价较低,唐玄宗下诏:“常平之法,行之自古,宜令诸州加时价三两钱籴(买入),不得抑敛”;待粮食短缺,谷价升高时,常平仓中粮食“即令减价出粜(卖出)”。由此可知,常平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B.保证仓储充足
C.宗族内部救助D.稳定粮食价格
2022-01-25更新 | 213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清朝政府规定:“民间嗣后买卖田房,必须用司印官纸(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写契。违者作为私契,官不为据。”即百姓发生财产纠纷,使用没有在官府登记的“私契”作为凭证,官府不予采信。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在土地租赁中注意保护佃户的权益
B.政府重视对民间财产交易的管理
C.政府限制土地买卖以压制商业发展
D.中国契约制度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湖北省松柏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乡级户口簿,记载了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江陵西乡的户口情况,其部分内容如下,《二年西乡户口簿》对人口的详细统计,有利于
户数大男小男大女小女人口总数
数量1196户991人1045人1695人642人4373人
(大男、大女:年纪15—56岁的男子、女子;小男、小女:年纪7—14岁的男子、女子)
①均田制度的推行   ②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③方便征收人头税   ④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