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中国有关史事

国别大事记
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美国1777年11月美国通过《邦联条例》,建立了邦联政府;
1787 年美国制定了联邦宪 法 ,1789年正式颁布。
德国从186年到1870年,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的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法国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
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 年,拿破仑 建立法兰西 第一帝国。
1875年法国确立 共和制
中国19世纪70 年代,王韬等人主张在中国实行“君民共主”,并仿效西方设议院;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也。”
1912 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阅读以上史事,得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0年中国、美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年份/国家美国中国世界
195064%11.18%29.00%
196069.90%19.75%32.80%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什年鉴》


如表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3-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加试文综历史试题(英才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信息文化技术
(造纸、印刷)
电讯技术
(电报、电话)
信息技术
(互联网、人工智能)
能源水能、风能热能、电能核能、清洁能源
运输帆船、马车、轿子铁路、轮船、飞机宇宙飞船、空间站
人体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再生技术
需求层次生存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发展性需求

——摘编自何传启《新科技革命的预测和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依据秦制重建了三老体系,在“毋烦民,欲为省”的思想下,《汉书·高帝纪》二年令:“举 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汉书·百官志》载:“三老,掌教化。”除此之 外乡官之首的三老作为当地人管理地方治安、解讼埋怨、还可向朝廷反映地方官的政绩。《后汉 书·明帝纪》注云:三老“劝导乡里,助成风化。”汉初孝廉大多只闻于乡里,没有三老一级的推荐 无法闻于州郡。武帝至宣宗时期,拥有较少乡间势力背景的啬夫作为国家控制乡间的最根本官吏,逐渐成为联系朝廷和民间基层的中坚力量。东汉时期许多乡官凭借自身权势决定乡间 事务,三老无法再随意行使权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宣传礼仪道德为本职的三老原本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自此渐渐湮没。

——摘编自张智慧《汉代乡官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乡、耆与都保等乡村组织成为整个国家行政组织的“神经末梢”,国家赋予这些组织在乡村社会中催征赋役、维护治安、处理公共事务等职责。熙宁六年(1073)规定的保甲法将十户 为一小保改为五户为一小保。因血缘关系形成的宗族组织,其构建依据“有补治道”的原则,注重封建伦理的教化与培育,使乡村子弟自觉遵行三纲五常,由“孝”“慈”向“忠”“敬”转化,将家 族伦理与国家、社会伦理相结合。除此之外,民间经济组织、民间宗教组织、民间武装等各种各样的非血缘组织也不断出现。这些乡村民间组织或有浓重的国家政治设计色彩,或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或是非常状态下产生,均非乡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起来的。

——摘编自谭景玉《宋代乡村社会“自治”论质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设置“三老制”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老”逐渐湮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汉代统治者奉行重农积谷的国策,粮食被视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战略物资,采取了"务民於农桑,薄赋敛,广畜积"的政策。汉代还实行募民入粟赐爵政策。同时,汉朝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大批的粮仓,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粮食仓储体系。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政府多次进行"度田",限制土地兼并。

——摘编自张喆、戚亦农《试论汉代国家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材料二   至迟到十六世纪中期,玉米就已传入中国。玉米最初在山区栽种,到十九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玉米种植不仅继续向山区,而且也向平原地区扩展了。明清时期传入的新作物还有花生。花生在湖田沙土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的油料作物。马铃薯传入我国后,分布之处多为贫瘠冷凉山区。明代中叶,烟草自菲律宾传入中国,它不仅损害了吸食者的健康,同时侵占了大量的良田。

——摘编自林力杰《明清时期福建农业发展与农业商品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1-05-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国籍法,是1909年由清廷颁布施行的《国籍条例》。1908年,荷兰殖民者强迫荷属爪哇华侨加入荷兰籍,广大爱国华侨集会商讨抵制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请清王朝及早制定国籍法,以确定华侨国籍。加之东北边疆的朝鲜移民因为国籍问题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尖兵,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巨大威胁。为此,清政府于1909年颁布施行《大清国籍条例》。该条例采用了以血统主义为主而辅之以出生地主义的折衷办法。这种以血统主义为主的合并制度意味着大量华侨将成为法律上的中国公民,清政府理所当然的具有保护海外侨民的权利,而荷兰殖民者将失去对华侨的控制。同时东北的朝鲜移民也得以加入中国国籍,成为清朝的国民,不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用与盘剥。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国籍法施行条例》仍然采用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结合的原则。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对国籍法进行了修改,但基本原则和内容并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刘训智《近代中国国籍法的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国籍法制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国籍法制订的影响。
2021-0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期间,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各出版机构遵照标准自编课本;官方虽不断推行统一教科书,但统一教科书编写科目残缺且没有形成专门发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教材编写事业的新篇章。以解放区的教材制度为依据,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将全国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权收归中央。1950年,作为教材编写专门机构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人教社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文化教育方针和“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参考苏联,编写完全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的编辑方针,组织大批专家开始重新编写和修订中小学教材。

——摘编自郭戈《我国统编教材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消除封建割据、摆脱教会控制、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市民阶层同国王合作的政治基础,议会中新兴乡绅和市民阶层的席位大大增加。乡村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国内市场实现统一,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在反对罗马教会及与法兰西等其他民族的斗争中,英国的民族意识得到迅猛发展:有人公开提出“上帝是英国人”,《圣经》也被翻译成英语;英语得到上至国王、下至普通市民的大力推崇;到15世纪时,英国各地的英语学校已多达300多所。

——摘编自陈同文《浅析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市民阶层的作用》

材料二   在明清社会研究中,有明清“市民社会”之说。有学者认为,在当时出现的诸多特征已具备社会转型的意义。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出现多种类型的富户,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并在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中崭露头角。早期启蒙思想出现,反映出市民社会的思想动向和社会意识形态。明清士绅、商人在许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形成具有自治特征的团体生活,甚至发挥出批评政府的功能。出现的这股新生的力量,或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摘编自林文勋张锦鹏《“市民社会”抑或“富民社会”

——《明清“市民社会”说再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市民阶层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市民社会”说的依据,并对此加以评价。
2021-02-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