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远古时期,舆论形态表现为简单的民意。民意的传播方式既表现为庶民之间的意见交流,也表现为庶民与“首领”的政治互动。当时,“天子”处理公共事务或制定政令,时常征求庶民意见,如舜、禹治天下,“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相传尧舜时期出现了“士传言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的舆论局面。为避免政令之失,尧、舜鼓励民众击鼓进言,评论时势,“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至奴隶社会,出现了一个具有自由民主性质的社会力量一国人一和专门从事舆论传播的职业人一舆人,出现了盛于一时的“国人之议”“国人之谤”和“舆人之诵”。周厉王肆意止谤导致的政变是国人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也是国人言论威力的重要体现。至春秋战国,国人地位日益凸显,凡国家大事,国人莫不.参与。

材料二   汉朝对社会舆论比较开放,积极地利用舆论为政治服务。以选官制度为例,当时选官的主要途径是征辟和察举,而民间清议是征辟、察举的依据。乡闾宗党通过对某人品德、性格、才能、识度的长期观察而得出评价性舆论,官方则凭借这些舆论的善恶褒贬来决定此人是否可以聘用。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执意兴兵伐吴,谏臣上疏阻止,称“臣恐舆人未畅圣旨”,文帝听从意见,就此罢兵。魏晋以后,官方愈发重视对社会舆论的操控,使之成为强化专制统治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操控就变成了对社会舆论的压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展龙《舆论史:中国历史场景中的公众意见与政治秩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尧舜时期尊重民意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舆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晋前后统治者对社会舆论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代以来舆论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陆九渊认为教育可使人存心养心和去蒙蔽、明天理。在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及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艺,才能学以成人。可见,陆九渊
A.强调把读书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B.认为心本原使教育内容流于空洞
C.认为教育治学的目的是探寻技艺D.倡导教育要兼顾教化性和实用性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虽有国家之名,但不过是家的放大,并无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意义。严复不同于主流的儒家国家观,他站在西学的角度对国家问题给予了全面的阐释。中国要能存在下去,必须建设一个能够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民族国家。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国家是天演之物,程度高低,皆有自然原则”。国家是由亿万民众组成的,国家富强,就是民众的富强,民众的状况决定了国家的状况。国家的演进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和军国社会,其中中国尚处于宗法社会阶段,军国社会的楷模则是君主立宪的英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国家体制是立宪国家和专制国家,而立宪明显好于专制。要实现真正的立宪国家,需要在民智、民德、民力等方面达到要求才行,而当时中国民智未开而急于行立宪政治,则容易导致国家的动乱。

——摘编自林建华《论严复的国家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国家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国家观产生的背景。
2023-11-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社会压力与总统的督促下,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以保障退伍军人就业权利的就业政策。签署于1944年的士兵权利法案,是迄今为止规范退伍军人福利最为重要的法案。1944年的退伍军人优待法延续了”1919年优待法“的制度性与政策性照顾以及对退伍军人在文官录用中的无限制优待政策。1945年签署的士兵权利法修正案放宽了退伍兵享受四年教育福利的资格限制,将每年的学费补贴提高到500美元以上。据统计,到1950年完成高等教育的有228.1万人、完成中等教育的有6453万人、完成初等教育的有2103.3万人。1948年选征兵役制法规定职业复原,如果退伍军人不能胜任原职,要求提供其能胜任的与原职联系密切的类似工作。美国退伍军人的就业政策,使一千多万退伍军人得到了妥善安置,最终实现了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曹景文《论美国二战退伍兵的就业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战后为解决退伍兵就业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美国二战退伍兵的就业政策的历史影响。
2023-1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儒家经济思想随着儒家思想在汉文化圈内的传播,深深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思想。在日本,646年的大化革新制定了班田收授法,受田的公民负担租庸调。……租庸调是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在实行均田制基础上,于624年颁布,……。均田制所体现出来的均田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儒家并田思想的真正实现。因为井田思想无非代表着一种平均分配土地的要求或愿望。日本的班田和新罗的丁田相当于中国的均田。15世纪的越南黎朝实行禄田制,即以禄田代替薪俸。……也正是北魏隋唐均田制的同生制度,叫职田制,它在中国沿用至明初。

——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提出的这一著名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最早在哪个国家得到实践?这一思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6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场变局更为波谲云诡。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一个关乎各国共同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方的零星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甚至有文献将最早的来往上溯至周朝。但是,到了西汉时期,国力强盛,国内安定统一,封建统治者以怀远之志,派遣张骞西使,征讨匈奴,开辟西域交通,才使丝绸之路走向繁荣。……古代丝绸之路在西汉时期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这首先要归功于汉王朝积极的对外政策,张骞出使西城,第一次带来了有关中亚和西方的交通、地理、军事等各种信息。随后汉朝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和在西域屯田,为其后的丝路贸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水丽淑《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深圳本地生产总值(GDP)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名义增长1.37万倍,实际增长2467倍,年均实际增长21.6%,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历史上的奇迹。——董晓远《深圳经济特区40年经济增长回顾与展望》

材料三   20世纪上半叶,世界伴随战争、革命、崩溃、萧条、以邻为壑,人类整体上都经历了不堪回首的坏日子;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增长、繁荣、改革、开放、全球化、合作共赢,人类整体上都过上了欣欣向荣的好日子。

——李志军 李琦《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丝绸之路迎来第一个繁盛时期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深圳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经济角度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积极顺应世界发展主旋律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诚,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广东番禺黄埔村(今广州海珠区)人。其父梁尧阶,经商致富。梁诚自小好学上进,才华出众。18759月,12岁的梁诚作为第四批留美幼童进入美国菲力学院读书。1878年又入麻省安度华学校及安姆赫斯学院就学。回国后,梁诚历任驻美使馆翻译官和三等参赞官、随议《中日通商条约》三等参赞官、驻英使馆头等参赞官、赴德谢罪使团首席参赞官等职务。在1903年至1908年间,梁诚担任晚清驻美利坚合众国公使。他曾为清廷争回部分庚子赔款,这笔款项支持了逾千名学生赴美留学。其当年所设的游美肄业馆,后改称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故其人被称为清华之父。他还曾出任粤段铁路公司总办,协助张之洞从美国手中争回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梁诚使美期间,排华已经成了美国的国策。梁诚“疾首痛心”,一面谴责美国不符合公法、公理的排华政策;一面坚持制订新的有利于中国的华工条约。梁诚在驻美公使任上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

——摘编自梁碧莹《梁诚:一位让弱国外交闪光的外交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梁诚出使美国期间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梁诚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022-04-0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随着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哲学家们将他们的注意中心从物质世界转移到人和有关人的各种问题上。就智者学派而言,尤其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这使人产生了人自身对自然界的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抬头并泛滥。

——据《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因此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向王权、特权、教权提出了挑战,从思想上动员了广大群众。大革命的领导人米拉波、罗伯斯庇尔等都从启蒙思想汲取了力量,大革命的主题词-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宣言》中的三权分立理论,无一不是来自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材料二、三均据《世界历史》解说词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针对旧制度提出了哪些主张。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了《权利法案》,它是对1215年《自由大宪章》以后有关民主宪政法案的重申,是对权利的重新保障,是“光荣革命”的标志性成果。其主要内容为:“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允许国王征税视为非法;未经议会同意在本国内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视为非法;议员在议会内演说、辩论或议会之自由,且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庭或地方受到弹劾讯问。”这就以宪法的形式限制了王权,明确规定了议会和王权的界限,使双方避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冲突。《权利法案》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基础。

——摘编自蓝金金《光荣革命对英国宪政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宪法所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程序、司法审查体制以及程序优先等理念,无不体现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意义,是美国制度创新的典范。宪法规定:“政府权力由三个不同部门分享:立法、执法和司法……除非本宪法明确指示或允许,任何有责任行使属于这些部门权力之一的个人或集团,皆不得行使正当属于其他两个部门的任何权力。”

——摘编自陈芳《美国1787年宪法评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文件颁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开创的三权分立制的运行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美国与英国民主制度差异的原因
2022-02-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民的普遍贯国,1956年出台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要对遭到不幸事故、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杜员酌量给以补助;对于老、弱、孤、寨和残疾社员,要在吨、穿、柴火、教育、死后安莽等方面提供保障……1978年后,并军突起的乡镇企业不仅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还为农村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国家通过提高农产品收储价格、改革购销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使长期存在的工农“剪刀差”现象得到改善,通过恢复设立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1年,国家制定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在原来“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基础上,增加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至今为止,我国形成了系统的精准扶贫、脱贫顶层设计和科学减贫战略,有效解决了“假脱贫”“脱假贫”等形式主义问题。

——摘编自孙照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历程、特点和趋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贫困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