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1907年《新世纪之革命》一文指出∶"巴黎公民之革命,其远因在于社会集产主义之鼓吹,其近因则在普法战争之困迫。"这场"革命'
A.通过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旨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C.沉重打击了普鲁士侵略者D.开创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先河
2022-02-25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 年代初期,丘吉尔提出了同苏联联合的主张。德国侵略扩张的初期,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联合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首相后,对张伯伦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共同对抗德国的侵略,丘吉尔通过与斯大林的书信往来和向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情报等方式,试图与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希特勒的扩张。由于英苏间积怨已久,丘吉尔的努力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积极回应。希特勒闪击苏联后,丘吉尔立即发表了支持苏联的历史性演说,同时以实际行动援助苏联对抗纳粹的入侵,及时向苏联提供了相当数量急需的战略物资。英苏战时合作终于得以实现。

——摘编自倪学德《援苏抗德与丘吉尔的现实主义外交》


(1)根据材料,概括丘吉尔谋求英苏合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丘吉尔谋求英苏战时合作的努力
2022-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冼夫人(522—602 年),"世为南越首领","夫人幼贤慧","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535 年,与高凉太守冯宝结为夫妻,冯氏原为北燕苗裔,不为高凉人信服。夫人来到后,诫约本族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对本族犯法的人,依法办事,不徇私情。"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569 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冼夫人发兵拒境,率百越诸部与陈朝派来征讨的将领章昭达内外夹击,使欧阳纥军溃被擒。 589 年,隋师攻陷建康,此时岭南一带未有归属,当地共奉洗夫人为"圣母",以保境安民。得知陈亡后,召集各州部族首领,告诫归顺隋朝,并派人迎接隋军,岭南悉定。601 年,广州总管赵讷贪虐害民,岭南诸部多有亡叛。冼夫人上书朝廷,予以揭发,使赵讷得到制裁。1500 多年来,岭南、海南人民在各处修建冼太庙,对其纪念。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洗夫人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冼夫人为后世纪念的原因。
2022-02-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基层社会权力结构由乡、里、村构成,"乡"基本名存实亡,"里"成为基层社会实际主体,"诸里正,县司选勋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强干者充","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唐期,基层社会权力结构已有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趋势。此时,民间"耆老"替代秦汉以来掌教化的"三老","乡绅之治"自治空间大为压缩。宋时,成功实现由"乡官"向"职役"转变,乡里制由保甲制取代,基层社会权力结构掌控于户长、里正、者长之手,"保""甲"地位且益隆升,"乡绅之治"名不符实,基层社会权力任凭官吏驱使,沦为"皇权"附庸。不过,民间有识"乡绅"为创建基层社会井然秩序,遂制"乡约",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惩恶扬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皇权不下具"的自治空间。

——-摘编自高福顺《古代"乡绅之治"开启基层治理密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乡绅之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乡绅之治”的积极作用。
2022-02-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家庭制生产是16—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最为显著的时代特征,19世纪中叶后,家庭制生产逐渐没落下去。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B.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C.垄断组织的兴起D.工厂制的逐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年—前404 年)后的雅典,伯利克里时代已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个人主义取代城邦集体主义成为时代主旋律。这说明当时雅典
A.智者学派兴起导致世风日下B.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C.城邦利益至上观念不复存在D.公民参政议政活跃
2022-02-25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某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以一种开放的精神和广大的胸怀,兼容了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所有的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著说并存、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
A.知识分子力图改造中国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
C.儒学社会独尊地位丧失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4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曰设传染院·一曰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
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
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元代,出现了"江东木棉(棉花)树,移向淮南去"的情景;西瓜起初在"北方种者甚乡",元统一后"南江、淮、闽、广、浙,间亦效种"。这反映了,元代
A.经济重心南移明显B.区域性农业种植形成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唐人的言论(摘录)。由此可见
言论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白《古风》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手政。”皮日休《正乐府诗》

A.社会发展推动唐诗走向繁荣B.唐代诗歌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
C.文化多元催育唐人个性解放D.唐人对儒学传统诗教观的维护
2022-02-25更新 | 206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