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教育为百年大计,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在课程设置上,取消经科,强调以美育代宗教;重视授予学生实际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加强自然科学和实用生产技能的培养;要求留意儿童身心特点,以促进年轻一代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摘自陈学恂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198552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摘编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壬子癸丑学制》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上述特点的原因。
(2)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决定》制定的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政策变化的认识。
2021-07-08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1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开始,约在法国革命前二十年。那时英国忽然产生了一群发明家,他们依据前人所已发明的粗模,发明了许多机器,使他们代替了人工,来做开矿、纺织、制造、耕种及交通的种种事业。于是工厂的一件东西,便成为这个新时代的中心点了。

材料二   下面所示内容为科学与十九世纪文化的关系图。


材料三   本图(注:材料二)上各件史迹的因果,并非真能如此简单,比如工业革命的原因,并不以科学为限,他的结果,也并不止民主主义及帝国主义的两件事,他们不过是他的最重要的原因及结果罢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的首先发生地以及在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方式上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后果。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佐证这一观点。(仅需一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明实录》

材料二   顺治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禁海令。顺治十八年的禁海令写道∶“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监桩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摘编自《台湾外记》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社会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打败了在北方称霸半个世纪的突厥汗国,疆域空前广大。唐朝统治者总结前代的经验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武力,一方面难以征服众多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另一方面,对依靠武力征服的地区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他们采取“偃武修文”的方针,以通使、和亲、册封、互市等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武力威慑为辅的策略,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进行招抚,从而达到“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目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清朝政府对西藏的治理仍然沿用元明时期的政教合一的政策,但对这一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努力革除这一制度中的弊端。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清世祖册封五世达赖,并恩赐金册金印,形成了达赖喇嘛必须经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定制。特别是乾隆时期,他对西藏原有的政教合一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如“金瓶掣签”制度的出现和《钦定西藏善后章程》的出台。这种政教合一制度和对宗教势力的合理掌控使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和统治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摘编自许安平《从元清两代民族政策对比看民族关系状态的重要性》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策略。结合所学,以唐朝与突厥的关系为例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治理西藏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和清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朝李时珍卓越的医学成就在中华传统医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称赞《本草纲目》是“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李时珍云:“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作为一部非常讲究实用的医药著作,其所有理论与方药都服务于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儒医,李时珍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嘉靖《蕲州志》中记载,李时珍“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郭沫若赞其为“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书考八百家”,对诸家医学理论多有传承创新,对明以前的诸家本草“采其精粹”,“删去重复内容,辨正疑误内容”。

——摘编自王平《格物明理著本草,济世寿民佑苍生——<观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本草纲目》成功问世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科学精神。
7 . 世界联系与发展

至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于是美洲的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有三四百吨(后来达上千吨)的帆船往来,有时一艘,有时多至三四艘,每年六月左右(因六、七月以后有风)运货返美洲,持续250余年,直至19世纪初。

菲律宾有大量由美洲运来的银子,中国人极感兴趣,当时国内银子供不应求,菲既多银,为极佳市场,故运去大量货物(如生丝及丝织品)及军用品(如火药原料硝石及铁等)。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逐渐形成。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19世纪,英国、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家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和东欧寻找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例如,纺织业的机械化导致了对原棉的大量需求,这些原棉大部分来自印度、埃及和美国南部。与此相仿,新工业技术的发展增加了对橡胶的需求,传送带和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都是橡胶,而橡胶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时间事件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经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签字国过半数
批准,开始正式生效。联合国作为战后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正式成立
1956年11月联大举行第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建立了第一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197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国际公约》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
约宣言》
1995年3月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在哥本哈根举行,讨论消除贫困、失业等
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发展问题哥本哈根宣言》

有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诸多因素,如世界贸易、金融、对外投资的空前扩大等,无不是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次,在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居于主导地位。再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的。

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首先,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只要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的水平,就会出现经济全球化。其次,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是市场经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在发展市场经济。

——摘编自李琮《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不同观点》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16世纪跨太平洋贸易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商业贸易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说出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并概括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4)概括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不同意见,并就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谈谈你的认识。
8 . 中苏两国都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的含义,并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和目标。
(4)综上所述,谈谈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下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



“乔的笑”

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外交成就。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美资产阶级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伟大斗争。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共和国,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另一种形式。法国大革命更是直接向旧世界大大小小的君主宣战,所把共和国的理想洒向寰宇。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美国革命的实践,犹如敲响的警钟,把法国资产阶级推上了革命征途,为他们摧毁旧制度和建立新制度提供了范例。新旧大陆这两次革命的紧密联系表明,近代世界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正是在这种相互促进的作用下,资本主义逐渐转化为世界体系,开始了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的新时代。

——摘编自黄振《美国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法、美分别通过哪部法律文献确立了各自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选择了哪两种政体?这两种政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