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 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 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 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 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深远影响。
2022-11-13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二战后初期至五十年代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20世纪六十年代

周恩来出访亚非十四国。同法国建交。
与朝鲜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七十年代

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
非洲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地区独立。

——摘编自顾宁等著《新中国与世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4-04-08更新 | 4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农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歌收时的救荒粮,玉米亦是如此。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3-12-31更新 | 127次组卷 | 4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凝聚了伟大的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方面立即着手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工农业生产,并很快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则逐步展开了大规模新的基本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为550亿元。巨额投资给人民带来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以自己的热情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五计划期间,全国施工的工矿建设单位达1万个以上,五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个新建的规模巨大的工矿企业投入生产。

——摘编自《新中国十年来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材料二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党在这十年中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摘编自1981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主要事迹
孟泰新中国成立后,孟泰带领群众捡得成千上万个零件,回收各种废旧钢铁物资,建立闻名中国的“孟泰仓库”。一五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完成了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午,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在重重困难面前,全队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出色完成了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科技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其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设中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代表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06-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5 . 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023-10-09更新 | 391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各地粮价普遍上涨,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加剧。为解决这一问题,都铎政府任命专门的委员探查各地粮仓,查办国内粮食贸易中囤积居奇、转售获利、垄断市场等问题。1534 年、1536年,议会分别通过法案,禁止任何人拥有2000只以上的羊或两个以上的农场。1555 年,议会通过“限制谷物食品及木材出海法案”。爱德华六世时期,政府正式设立粮食储备委员会。1578年,粮食储备管理权从市政机关转到商人公司组成的12个同业联合会手中,粮食储备开始走向商业化。这些措施对平衡国内各地粮食供求、稳定粮价、接济穷人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王明伟《16世纪英国粮食政策研究》

材料二     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外廉价谷物的冲击颁布了谷物法。谷物法实施后,英国农业新技术、新工具得以应用和普及,小麦价格从1830年的每夸脱62先令的年平均价降到1835年的38先令。英国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大量的自耕农和小农场主失去土地而成为雇佣工,但是英国工业的发展尚不足以吸纳如此多的就业,到1841年,英国持有土地在100亩以下的小农场主尚有142358个,他们所拥有的土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谷物法颁布后经1828、1841年几次的调整,于1846年才最终废除。

——摘编自黄少安《对英国谷物法变革(1815—1846)的重新解释及对现实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都铎王朝应对粮食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颁布1815年谷物法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粮食生产和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1)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2023-01-08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以来,由于国内租界的城市化示范效应,使得政治精英和市政学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呼吁和提出改革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诉求,推进城市管理理念变革。清廷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于1901年发布上谕,宣示改革。其中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容主要有:城市广泛设立一种新型的承担城市管理职能的警察机构,并建立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商部,开始建立并初步确立相应法律体系。城市管理机构的雏形开始建立起来。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城市斗争中,“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提出由军事管制委员会及临时市政府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成为在军管初期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并对改造旧城市、建设新城市方面提出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城市建设原则。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理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城市管理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3-0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王国地位等同于郡。西汉把秦郡划小,譬如把秦内史郡分成三部分。汉文帝又用众建诸侯的手段把齐国一分为七。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度增加。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隋文帝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唐承隋设两级政区,唐玄宗时分天下为为15道,每道有固定的治所和监察官员。安史之乱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方镇合二为一,州县二级制以上新的行政区划道(方镇)就形成了。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赵宋君臣在摸索中创建了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的路制,不在州上设置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首长,而是把路一级的事权分属于不同部门。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官员“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元代行省的地域十分辽阔,形成了多层次的行政区划体系,但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摘编自《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郡级政区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概括秦汉至隋唐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对地方控制采取的新举措。据材料二,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聂政(?—公元前397年),韩国轵人,因杀人偕母及姊避祸齐地。韩大夫严仲子与韩国相侠累结仇,潜逃濮阳。严仲子闻政快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刺杀快累于阶上。


后世形成了多个版本的“刺客聂政”故事,如下表:
时间作者及著作叙事及评价
汉朝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突出严仲子与聂政的朋友之遇,称赞聂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国士”;突出聂政的孝道和信义,把父(母子)子、兄(姐)弟和朋友这三个伦理统一起来。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严仲子是一个为非作歹二十年、败坏礼法纲纪的乱臣贼子。聂政受其“礼贤下士”的外表蛊惑和蒙骗,“盗杀韩相侠累”,并非义举。
1905年梁启超《中国之武士道》中国古代武士具有十八种美德,其中一条是“受人之恩,以死报之”,比如聂政、荆轲等。武士美德意味着把道义、恩仇、朋友和国家等置于个人生命更高的位置。
1942年郭沫若
历史剧《棠棣之花》
在联纵抗秦的民族大义下,反抗昏君奸臣的严仲子、聂政等都是仁人义士,而屈从暴秦的韩相侠累和国君哀侯成为了彻底的反面人物。

——摘编自陈颀《复仇与礼法——以聂政的复仇叙事为例》


从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版本,提取信息,围绕论题“时代背景影响人物形象塑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成文)
2023-01-08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