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80年,英国政府推行5~10岁义务教育;1893年,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1岁;1918年,将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5~14岁,并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年龄提到15岁。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机器大生产的需求B.福利国家的建立C.代议制民主的发展D.世界工厂的形成
2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48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如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义”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解释
《庄子·人间世》臣之事君,义也
《墨子·天志下》义者,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商君书·画策》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
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
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
2023-10-05更新 | 158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制定了详细的朝觐制度,“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训上下之责,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殆”。西周朝觐制度旨在(     
A.缓和贵族之间矛盾B.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C.优化官僚政治体系D.维系宗法分封秩序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前三个单元编排和主要内容的初稿。现在要新增一课“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内容是“415世纪非洲出现的一系列国家,阿拉伯商人用印度、中国的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的玛雅、印加文明,在1216世纪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农业兴盛,培育了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城市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善”。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6世纪)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

第1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2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印度、日本等国情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15- 16世纪)

第1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其他航路的开辟)

第2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第一次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的建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新增一课放入哪一单元作为第几课比较适合并阐述理由。(要求:明确说明新增一课作为第几单元的第几课:结合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等方面综合阐述理由:观点正确,论述有据清晰)
2022-09-02更新 | 629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中、在外交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序号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本参照前苏联外交部的模式、筹建外交部各地区司局和职能司局的组织机构,构建外交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1950年初,外交部决定把中国人民大学等作为职业外交官培训基地。周总理还在1955年制定了《培养外交干部十二年规划》,健全外交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步骤的完善外交岗位体系和外交工作程序,根据调来的干部的语种和特长,规则了一个各地区业务司的编制,并把各司的各级干部配备好、以使全体干部都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职
早在1951年第一次使节会议上,周总来就提出了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强调“应当规定一套制度,大家必须遵守”。建国初期,外交部人事处就制定了有关人事工作方面的规定、办法、注意事项等40余种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过外交制度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17世纪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等阶层兴起并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据社会史学家的说法。市民既包括财产市民,即商人、企业家、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等、又包括文化市民、即那些拥有学识的专业人士等,这两类群体是城市的精英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中等阶层,中等阶层本身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促使各类群体纷纷浦入,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转型平稳过波。另外、中等阶层在教育方面既是受益者又是引领者,推动了这一时期“教育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中等阶层在以上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建构了本阶层独有价值观及社会认同,并成为民众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新风尚。

——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市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都深刻撞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动摇着封闭的社会阶层体系。一方面使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各主要群体自身发生了重大转变,造成传统社会内部具有单一流动途径的阶层体系发生裂变,“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新变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向,使传统“四民”结构中的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并且此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市民阶层、新知识分子群体等。晚清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动代表着阶层结构的演化方向: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旧两种阶层结构的混合发展。同时,无论是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是旧有的社会力量,其发展都不够成熟且带有畸形的特征,难以单独组合成完整的社会阶层体系。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16-17世纪英国、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群体变迁的认识。
8 . 1997年,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持下,有关国家和地区相继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据统计,1997年,各国间实现商品及服务贸易额合计达6.7万亿美元,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冲击了区域经济集团的聚合力B.缩小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差距
C.忽视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主权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9 . 1931年2月,斯大林指示,要把解决技术问题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苏联党和政府相应地作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党中央通过了关于为五年计划中几个大的工程培养技术熟练职工的决议,在工厂普遍开办了技术训练班,成立了技术小组,办起了技术学校,实行了技术考核,这些做法(     
A.损害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B.适应了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C.克服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D.完善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10 . 巴黎公社成立后,不仅行政机构和司法部门,连军队、工厂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也都开展了选举活动。人们踊跃参加选举,光明正大、公正认真,此外,巴黎公社还对经民主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实行各种形式的监督,如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来信来访监督等。这表明巴黎公社( )
A.意图强化对全社会的控制B.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思想武器
C.丰富了民主的内涵与形式D.旨在践行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