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徽派建筑中的天井,除通风、采光、排水之用外,还被赋予多重文化内涵。徽州历史上多巨贾,即使大户人家的豪宅,也都是小天井,面积小,数量多,甚至有过一户人家“三十六井”甚至“七十二井”的奇观。这反映出(     
A.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B.和气生财的风水观念
C.等级森严的礼制色彩D.徽派建筑具有封闭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这一课时,查找了以下三则文献史料。这可用来研究(     
记载出处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周易》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周书·无逸》
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礼记·哀公问》
A.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生活B.农耕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生活D.封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古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     
A.推动自然科学发展B.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宗教伦理教化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2024-02-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79次组卷 | 19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在位时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刺史制度B.察举制度C.推恩令D.中朝制度
6 . 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2024-01-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近代百年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上海的历史博物馆留有大量的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时代印记。以下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部分藏品(或会址)及其介绍。

藏品/会址介绍
(清)振远将军铜炮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各战略要地加强军备建设,该门铜炮是鸦片战争期间吴淞战役的重要历史见证。
道白生公司制造的清花机清花机用于清洁棉花。此清花机原属三新纺织厂所有,该厂前身为洋务运动时所开设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新式纺织工业之鼻祖。
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军的陆军旗旗帜中央画有一颗九角星,内外两圈共有黄星十八颗,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
福新面粉公司商标图册1912年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在上海创立福新面粉公司,1921年发展至18个厂。
《青年杂志》19159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中共一大纪念馆地处上海市黄浦区,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义卖救难”纪念章1939年,为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义卖救难运动,该印章便是当时所发。
《解放日报》创刊号1949528日在上海发行,报纸头版正中刊登有《大上海全部解放》的消息。


(2)请围绕近代上海的历史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

——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的走向加以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城市在自治发展上的相同原因及表现。
2024-0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A.反映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改革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
C.标志着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D.会导致英国军队战斗力下降
2024-01-22更新 | 56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现,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灌溉、耕耘到收获)而言,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另据史书记载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河并有管理严格的灌溉网。这表明(     
A.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B.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
C.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D.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
2024-01-21更新 | 72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