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虽然反映出一定的政治保守倾向;另一方面,它又是孔子关于人的品格培养,人对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在为学的范围内,孔子又提出了以“和”与“同”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之一、认为君子能兼容各种见解但不肯盲从附和。两汉时期,董仲舒利用阴阳家的神学观把“天人合一”思想和荀子的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哲学结合在一起,为封建皇权装饰圣光,从而给儒学披上神学的外衣。他还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形成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这种神化了的儒学失去了早期儒学的生动活泼的理论思维,而成为精神压迫的独断主义。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对儒学的捍卫与反思中,以及对玄佛的抗拒与汉取中,理学逐渐形成,并提出“由知天而知人”这一哲学主题,使儒学脱下了质朴平淡的政论外衣,迈入了抽象思辨的哲学王国。它不仅更为确切、更为透彻地论证了封建纲常的永恒性、合理性,同时又悄悄孕育了一种与封建纲常相抗衡的理性精神。此外,理学还把人伦道德高扬到了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高度,传统儒学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及“不为富贵所淫,不为威武所屈”的精神气质,也因此才“真正融化”到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摘编自王育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变革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儒学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学发展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金融机构滥觞于西周。《汉书》记载,“太公为周立九府环法”,时有“泉府”之设,办理赊贷,属国家信用。中国民间早期的信用活动在寺庙里进行,没有专业金融机构。后来被民间高利贷者、摊桌兑换商逐渐取代。唐时许多商业城市的金融业很活跃,信用放款叫“出举”“举放”“举债”“责息钱”;抵押放款叫“质”“收质”“纳质”。当时长安市场对外开放,外国商人也在这里放款。民间借贷以实物或者人力偿付借贷,质押借贷利息大都超过官定,甚至有人身作押的典身借贷。民间借贷还往往通过土地借贷、赁租等手段,获得他人园田的所有权,等等。

——摘编自孔祥毅《中国银行业的先驱:邸店、柜坊、寄附铺》

材料二   威尼斯地处拜占庭帝国、穆斯林世界和欧洲三大经济区之间,具有发展商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以鱼盐之利在亚得里亚海立下了一个商业上的基础,以后向东发展,执地中海贸易之牛耳。由于缺乏政治、宗教、社会上的各种限制与障碍,威尼斯得以将其组织,全部适用于经济上最合理的规范上去。威尼斯的商业并未有被少数人全部把持,平民稍有积蓄,即可参加股份的投资。12世纪因与拜占庭帝国交战,威尼斯曾以强迫形式向国民借债。不同于当时其他各国的有借无还,威尼斯不但按时还钱,还支付5%的利息。后来威尼斯创建了债券市场,使债券可以买卖流通。威尼斯还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508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来弥补国家财政的不足。威尼斯第一次将舰队、军队、政治力量和影响计入一个国家财政总账的借贷两方,通过价格操纵、货币发行、债券交易、资源抢夺为世界带来一场场更大规模的血雨腥风。”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威尼斯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萌芽于春秋时期。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对万物源一、万物归一的最早阐述。孔子的思想中也孕育着“大一统”思想,虽没有明确提出“大一统”的概念,却彰显了维护周天子为“天下”核心的思想,将“政治权力”统一于天子,并实现“一匡天下”的疆域观是明确且强烈的。

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的诸多思想家多对“一”提出各自的见解。墨子提出“一同天下”的命题,指出天下归于一、归于统一、归于天子。如此,则天下治,天下安定。与墨子相似,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定于一”的命题,就是天下统一则天下安定。此后,荀子再次阐述了天下一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摘编自陈跃《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演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2年第1期)

材料二   《汉书·董仲舒传》载其《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刘跃进《<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维系了数千年的大一统,而把大一统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联结起来的关键因素是中国有一个西方社会所没有的独特的阶层,以及适合这个阶层生活的制度及信念,这就是相对开放流动的士人阶层、“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和“修齐治平”的意识形态。

——摘编自陈明明《中国政府原理的集权之维:历史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并简析“大一统”思想萌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春秋》“大一统”观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大一统文化的内涵并简要评价。
2024-06-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四)-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32次组卷 | 2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概况
食物的早期全球化公元前3世纪中叶,欧亚大陆开始了食物全球化的进程,这进程要远早于丝绸之路。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的粟、黍也不断向西和向东传播……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早见证者。
食物的大交换新航路开辟后,新大陆的食物先后进入欧洲、非洲和亚洲同时,旧大陆的一些农作物和家畜也被带到美洲。但食物丰富化背后有着黑人奴隶的血泪史。
食物的工业化制冷机和冷冻机先后在1835年、1874年被发明,它们成为食品工业化的里程碑。食物生产在日趋工业化同时,也引发了食品安全等问题。
食物的深度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食物生产在经历全球化和被“地方化”的过程。随着西方快餐和工业加工食物的快速传播,肥胖等与不健康饮食有关的疾病也在扩散。

——摘编自胡耀武《舌尖上的中国》、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以上前后相连的阶段,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结论不能重复观点)
2024-03-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经过春秋战国的争鸣与实践,已然成为秦汉以来统治者实现儒家大一统治边思想的有效途径。秦朝通过边疆区域移民方式,令华夷混居杂处,引导边疆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汉朝根据边疆民族文化特点,采取“以其故俗治”的文教策略,努力倡导中原民族与边疆民族的多元互动,受到良好的效果。蜀汉诸葛亮针对夷人“征巫鬼,好诅盟”的风俗,亲作“图谱”以示尊重,目的是将儒家文化引向西南边疆民族区域。南北朝时期,北部边疆民族纷纷内迁,在风俗习惯上禁胡语、着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唐朝则把“和亲”“羁縻而治”文教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宽容的宗教政策基础上,将唐朝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遥远边疆民族区域。清代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的“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尊俗重教的治边文教措施。

——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斯大林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以行政命令在少数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学习,这样的语言政策一直延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强制的语言政策下,到1989年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中已有68.4%的人掌握俄语,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领域也相应地萎缩,排挤、歧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一直存在。以语言的同化抹杀民族差别、实现融合的政策尽管得以强制施行,但在实际上引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抗拒心理。同时,斯大林极力抬高俄罗斯民族,将其称为“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公认的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并公开在历史、文化方面贬抑其他民族。这种意识形体的宣传,从短期来看,主体民族的优越感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情感,加重了非俄罗斯民族的不满和对抗心理。从长远来看,滋长了各加盟共和国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力,为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摘编自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失误,并思考其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被限制,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自然科学的发展使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
2024-01-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古今监察机制的演变】

材料一   宋代监察制度相比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宋代谏官不仅在谏诤对象上由皇帝转向大臣,而且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之权了。北宋初年,宰相有推荐和任用台谏官的权力,后来逐渐改为台谏官由皇帝亲自任命,而且就连宰相推荐台谏官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宋代别置谏院,成为独立的中央谏官机构。而在路一级设置监司三官,并辅之以通判、走马承受和安抚使。但是朝廷利用监司监察地方官还嫌不够,又辅之以走马承受和通判,并让他们互相监察。利用台谏官监察监司官,又利用台谏官监察宰执大臣和京师百官,利用尚书省牵制台官。……凡宰相每有作为,台谏便议论纷纷,以致很多有所作为的宰相“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南宋以后,台谏官多为权臣如秦桧、史弥远等人所操纵,成为他们专权和排斥异己的工具。

——摘编自吴敏《宋代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1926年起,中共中央就颁布了一系列惩罚贪污腐败的法纪法规,同时,中共也注意把党内监察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在所辖的各省县区逐步设置了相应的监察机构,苏区专设了控告局,并组织突击队及时清查群众举报的问题。而此时共产党内仍有自己的监察机构一—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共党内监察不仅包括党风党纪情况,还涉及到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为此中共监察机关开展了反腐倡廉和反奸反特等工作,认真监督每位党员严格遵守党纪法规,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

——摘编自徐行、周巍《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察机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机制的特点及其作用。
2024-01-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治理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

材料一   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元世祖即位后,采用汉制建立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上设置了十路(又称十道)宣抚司“以总天下之政”。宣抚使为朝廷特命使臣,监督和处理地方政务,大体如唐代前朝的巡察、安抚等使或宋初的宣抚使,属临时差遣性质。但宣抚司无处置军务之权,不足以应付发生叛乱或社会治安等方面特殊情况,于是在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以中书省宰执大臣行省事于这些地区。后几经置废分合,最后稳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分统除中书省直辖诸路以外的各大地区,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行政区划格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元时期(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带来什么后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024-01-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