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2)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2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世界,却在近代落后于历史潮流,值得深思。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约500年至1500年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不发达地区。与中国比较,这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放慢自身发展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反映的城市风貌出现在(     
A.7—8世纪B.11—12世纪C.15—16世纪D.17—18世纪
(2)该城市位于今天中国何处?在下图中确定其大致 地理位置。

A1             B2              C3              D4
(3)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为证明该观点,某同学梳理了宋朝相关历史。请帮助他,将梳理的典型史实填入表格相应空格中。(用字母表示)
A儒学复兴       B经济重心南移        C崇文抑武       D三大发明成熟
E佛道流行       F江南初步开发        G儒学独尊       H西学之风渐盛

宋朝年间典型史实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持续发展;①等
政治稳定实行②政策;中央集权加强
民族融合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加深
文化昌盛宋词繁荣、③、④
(4)15世纪以后中西方历史呈现出不同发展趋势,中国越来越“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困扰。参考下表范例,完成空格内容填写。

15世纪以后中西方发展趋势比较

领域

东方西方

经济

①经济占主导地位逐渐向工业国家转变

政治

开疆拓土版图奠定;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逐渐确立②

思想文化

理学主导,八股取士、实行文化专制历经文艺复兴、③等洗礼,人文主义、理性勃兴

对外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几与世界隔绝

总体趋势

逐渐落后以致挨打逐步迈向现代化

2024-03-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3 .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官员选拔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1905年清政府首次考察、任用留学生。金邦平等给予进士出身……曹汝霖等均著给予进士出身,按所习科学,以主事分部学习行走。陆宗舆等给予举人出身,以内阁中书用。王守善等给予举人出身,以知县分省补用。
民国时期:《文官任用法草案》《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初: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末:自由发展阶段留美学生群推算人数达5362人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共计有1700名以上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总计在1600人左右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当在20000人以上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当在5000人以上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他的主要依据是(     )(双选)
A.该时期留学人数较少影响小B.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C.留学活动处于开始起步阶段D.留学主要为了寻求救国之道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2024-06-1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班

4 . 材料一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向来洋药(即鸦片)……例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1.请将条约名称和与之相关的战争填入表格。(填字母)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E.鸦片战争                    F.第二次鸦片战争             G.甲午战争                    H.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核心思想政治运动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请将上述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及其引领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分别填入表格。(填字母)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新政                    C.三民主义                    D.戊戌变法
E.维新思想                           F.民主和科学              G.辛亥革命                    H.中体西用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如何看待“条约体系”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4-06-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货币与文明

货币伴随着经济发展而诞生,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校集币社以“货币与文明”为主题开展系列探究。

货币是经济流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1)下图所示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海贝。据学者研究,这种海贝生息在印度洋、西部太平洋等热带海域,该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       )(双选)

A.丝绸之路的起源B.早期货币的形制
C.货币出土地的地理环境D.中原与南方沿海的交往

(2)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和货币有关的实物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

A.元朝纸钞B.拜占庭帝国金币(出土于北魏墓葬)C.“五铢”铜钱范D.法币
钱币说明

①古代国家掌握铸币权的器具

②在古代中国境内作为主币使用

③见证东西方国家间的商贸往来

④终结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3)如图是1944年美国等44国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的会场照片,该次会议达成的协议(       )(单选)

A.结束了白银铸币的国际货币传统B.形成了黄金本位的国际货币制度
C.建立了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D.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4)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屡屡撬动着中国的命运。集币社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如下卡片:

卡片(一)描述的赋税制度是______,推行者是______。(填写内容)
卡片(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白银流动问题。
A.西、葡开辟新航路                    B.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C.日本逐签《马关条约》             D.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卡片(二)中导致当时民众大量使用白银的外部因素: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卡片(三)中反映的白银与铜钱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5)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货币变迁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浦东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历史的脉络
(1)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口号与其时代相匹配。(填写字母)
时期口号
①五四运动时期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②土地革命时期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抗日战争时期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解放战争时期D“打倒土豪,分田地”
⑤“大跃进”时期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F“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依据上述表格中的历史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什么时期?请列举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3)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结合所学,按照上述“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4)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内容如下:(填写字母)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就是把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十九大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曾经有过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5)思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2024-06-0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
2024·上海浦东新·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音乐与时代

不赵不仅热爱音乐,还喜欢探究音乐背后的历史、他在了解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史后,发现了如下现象,请你和小赵一起完成一次有关音乐与时代的探索之旅,

现象一:法国大革命时期,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得救的“拯救歌剧”风行一时:拿破仑时代,豪华壮观的史诗性歌剧蔚然成风:1815年后,带有神秘与浪漫色彩的中世纪歌剧大量涌现。

(1)大革命前后,影响法国歌剧风格变化的主要史事有(       )(多选)
A.拿破仑在军事上的辉煌胜利B.欧洲反法势力的联合进攻
C.欧洲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法国确立文官制度
E.拿破仑帝国覆灭

现象二: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早在1789年法国火革命爆发时,此创作了大合唱《谁是自由人》。他于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时,将原本的《拿破仑·波尔巴大文响曲》标题改为《英雄文响曲》:1812年,贝多芬又创作了《战争文响曲》,歌颂您灵顿的胜利;在1814年为了庆祝维也纳会议召开,创作《光荣的时刻》,亲自参与指挥。

为了理解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谜团,小赵又制作了“拿破仑生平大事记”:

1799年11月             发动雾月政变,担任第一执政

1804年3月             颁布《法国民法典》

1804年12月             拿破仑加冕

1805年12月             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致依奥联军

1812年12月             进军俄国遭到滑败

1813年10月             被惠灵顿率领的联军击败

1815年6月             兵败滑铁卢

(2)根据上述材料推测,触发贝多芬在1804年将《第三交响曲》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贝多芬的政治立场是否发生过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现象三:自19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家,小赵根据有关史科制作了如下表格:

国别音乐家主要作品
波兰肖邦流亡巴黎时听闻反抗俄国统治的华沙起义失败,创作《革命练习曲》
匈牙利李斯特在巴黎深造后,创作《匈牙利英雄进行曲》《匈牙利民族曲法》
捷克新美塔那受李斯特影响,创作《我的祖国》
挪威诺尔德拉克创作《是的,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后来成为形成国家

(4)依据表格,你认为上述艺术家的作品揭示了哪些时代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音乐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024-04-0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考浦东新区二模历史卷

8 . 材料一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大事记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①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建进士科,以文辞取士,科举制度形成

②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九品中正制

③627年,唐太宗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④689年,武则天载初元年,亲策天下贡士,被视作“殿试”之始

⑤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下诏之后的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⑥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进行科举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

⑦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分成左右榜,左榜供汉人南人,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

⑧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起,开始实行南北卷以及之后的南北中卷制度

⑨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八股文定型

⑩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进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至此中国科举制结束

材料二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时期
地区
五代北宋南宋合计
北方40628061181110120
南方181024370027769237
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北方: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黑龙江 辽宁 

南方: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安徽 四川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贵州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科举史话》(李树)和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整理

1.材料一大事记前面四条所述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恢复—再废除,从中可知(     )(单选)
A.世家大族逐渐没落B.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日益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以延续
2.材料一大事记第⑥条所述的科举改革,应与下列哪一变法或改革有关?(     )(单选)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3.材料一大事记第⑦条所述的左右榜,应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单选)
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行省制度D.四等人制
4.结合材料二表格和所学,五代、辽、金、元这几个时期状元比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二表格中状元籍贯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科举制度能够延续约1300年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0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4高二下·上海·学业考试
9 . 澎湃的工业化

浪潮有人说,历史总会有一些节点,决定国家的命运以及世界未来的局势。

(1)依据提示完成表格,将相关材料与结论进行配伍。

材料   

结论:①生产方式转变②生活方式改变
材料(填字母)结论(填序号)
CE社会生产力提高
B________
A________
(2)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逐步向世界扩展,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变革。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言论或政令配伍。(填序号)

A.____B.①C.____D.____E.②

①“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暴动”

②“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③“铁血政策”

④“叛乱州或地区境内所有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⑤“自强”“求富”

(3)依据下图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双选,填涂字母,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落后国家逐渐赶超   D.世界各地区分工明显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为什么说工业化浪潮是决定世界未来局势的一个“节点”?
2024-05-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2024·上海·模拟预测
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基层治理之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1)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赋税、户籍制度沿革表”。将字母所示信息,填入表格中编号所处位置。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A摊丁入亩B租庸调制C诸色户计D黄册制度   E一条鞭法
F两税法     G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政权     H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发展
I.局部统一、赋税标准变化        J.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3-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