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西周已有公开的人口调查,还有专司人口统计的官吏。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统治阶级建立了严格登记户籍的“书社制度”、呈报户口及税收的“上计制度”,加强了人口管理。唐朝政治家杜佑认为治国理政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数字,曾尝试多种方法统计人口,如根据食盐消费量估算进行。明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户贴制度”,制定了统一的填写要求和规定,其调查项目之完备,在当时世界上实属罕见。

——摘编自董友涛《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史叙略》

材料二   1908年《预备立宪公会公报》介绍并讨论了日本东京的人口调查。1909年,清政府发布“宪政编查馆奏定统计表总例”,并公布民政和财政统计表式的详细解说。各地调查登记户口时,须核查登记外国人口、教民人口和每户的壮丁、学龄儿童。在此过程中,地方自治区域调查亦同时进行。

——摘编自李章鹏《清末中国的近代人口调查》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统计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清末人口统计的目的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这些不同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行政区划只到县级,因此有学者A提出明代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的观点。学者B却提出“皇权下县”看法并收集了以下材料:

依据内容
《王阳明全集·申谕十家牌法》王阳明任赣南巡抚时的社会治理方式,“十家之内,但有争讼等事,……又每日各家照牌互相劝谕,务令讲信修睦,息讼罢争,日渐开导,如此则小民益知争斗之非,而词讼亦可简矣”。

太祖高皇帝圣旨碑

河南周口扶沟县考古发现明太祖高皇帝圣旨碑,碑文内容主要为:孝顺父母;尊敬上长;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圣谕图解》

河南道监察御史钟化民(1545-1596)作,内容大概可分四部分:①对六谕的解释;②与相应伦理匹配的一首歌;③一幅图;④对图的解说:王祥卧冰——孝顺父母;司马光侍兄——尊敬长上;陈寔遗盗——毋作非为等。
《明会典》卷九《吏部八·到任须知》地方官“到任之后……所属境内,或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节操显著,……未经旌表者,必须亲自体访的实,申请旌表,以励风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者B是如何论证“皇权下县”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发行额(单位:万元)比上一年的增长率(%)
1947年上半年288203276
下半年10212606254
1948年上半年32860127222
下半年350000000965
1949年1206620000245
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
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
2024-03-21更新 | 261次组卷 | 7卷引用: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文物的价值是文物最核心的属性,文物的价值解读是文物研究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文物的价值
传统意义上,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可是对于现当代文物,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并不明显,还需要尝试拓宽价值解读路径。

上图为深圳博物馆藏“1987年深圳土地有偿使用拍卖槌”。2023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复核,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该槌在新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过程中公 开使用。此拍卖槌是1987年香港测量师学会特意在英国定制,并在拍卖槌上镶铜牌、署名赠送给深圳,以示纪念。深圳许多土地制度均以香港为榜样学习和借鉴,深圳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基础也是香港土地批租制度。

——崔孝松《当代文物的价值探究——以深圳博物馆藏1987年深圳土地拍卖槌为例》

(1)为什么新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发生在深圳?
(2)对“1987年深圳土地有偿使用拍卖槌”进行文物的价值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明代上海县人口数据变化
明代上海县人口
年份户数口数每户人口性比率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114,236532,803278,874253,9294.66109.8
永乐十年(1412年)100,924378,428199,781178,6473.75111.8
正德十五年(1520年)93,023260,821179,52481,2972.80220.8
隆庆六年(1572年)113,985192,967158,53234,4351.69460.4

——资料来源:万历十六年《上海县志》卷4

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动荡导致大量人口流亡B.人口结构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C.人地矛盾尖锐抑制人口增长D.人口统计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伦敦居民死于天花的比例从1771—1780年的每年5‰以上,下降到1801—1810年的2‰,到1831—1835年,则下降到0.83‰。

——摘编自T.H.马歇尔《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问题:争议现状评述》

材料二   由二等面粉制成的重8磅11盎司的面包,价格为1先令的时候,每个贫穷和勤劳的人为了他自己的生计,或由他本人或其家庭的劳动提供,或者从济贫税中补助,每周必须得到3先令的生活费;供养他的妻子及家庭每个其他成员需要1先令6便士。

……

以此类推,按面包价格涨落为依据来确定他们的生活费,(即是说),以1先令为基数,在1先令以上,面包每涨1便士,对每个穷人本人来说得3便士,对其家庭每个其他成员来说得1便士。

——摘编自济贫决议(1795年)

材料三   英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年份

1751—1760

1761—

1770

1771—

1780

1781—

1790

1791—

1800

1801—

1810

1811—

1820

1821—

1830

1831—

1840

死亡率(‰)

30.3

30.0

31.1

28.6

26.9

23.9

21.1

22.6

23.4

——摘编自D.V.格拉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和人口运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要求:明确指出历史现象,解读时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5年伯克郡的18位大法官在斯皮纳姆兰做出决定:应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规模来给予穷人救济,而不论他们实际挣得的钱有多少。在该法案中,劳动者的“生存权”得到重视,一个劳动者的收入将由其工资收入加上教区的补助组成,一个家庭儿童的数量越多,他能够得到教区的工资补贴也就越高,只要人们获得的工资总数少于法令确定的家庭应有收入标准,他就会被救济。在接下来近40年的时间里,这项法令覆盖了英国几乎所有乡村,甚至涵盖了许多制造业地区。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斯皮纳姆兰法案》进行解读。(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1863年,一个美国人想象了从未谋面的美国总统林肯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会面的场景,并创作了所示的漫画《两极相会》。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该漫画因纯属虚构不具有研究价值B.漫画讽刺了美俄企图争夺世界霸权
C.画中人物都为本国现代化做出贡献D.作者意在宣扬美国民主制度优越性
9 .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2023-10-07更新 | 742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校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贝希斯敦铭文由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所立。铭文雕刻在贝希斯敦山约一百米高的山崖上,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及巴比伦语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写成,记载了他镇压政变与起义,最终取得王位的经过。这一铭文可以用来(     
A.研究波斯帝国的古代建筑艺术B.真实再现大流士一世夺权过程
C.解读楔形文字的书写使用情况D.认识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