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经济学家们在分析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原因时提供了两种解说,一个是油价暴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另一个应该是(     
A.美苏冷战造成国际局势持续动荡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经济发展迟滞
C.政策不当使政府对经济过度管制D.二战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持续低迷
2024-03-25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宋代榷场贸易中,茶叶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在金国,茶叶已经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互市贸易促进文化交融B.生产发展推动习俗变更
C.政权并立带动文化传播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个治方,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医药治方和巫术治方:医药治方包括饮、食、吞等内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结尾有“善”“已验”等表示有效的词语。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西汉医学(     
A.遵循了整体辩证的思维B.关注心理慰藉的作用
C.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D.注重病方的治疗效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联漫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在1954年的作品《片面的经济》,在我国一度被用来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然而经考证人物形象及其身体上的文字,以及1952年联共(布)十九大报告,判断此图意在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对此图认识的变化最能说明(     

A.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解释应置于当时历史情境中
C.冷战影响艺术家的创作D.对史料的解读应取决于作者身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钱穆在《中国经济史纲》中指出:“从春秋到战国是中国史上变动最激烈之时期,经济方面主要是从贵族御用工商及贵族私有的井田制而转变为后代的农工商兵的自由业,遂使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面貌。”下面对战国“崭新的面貌”解读正确的是(     
A.贵族政治已转化为官僚政治B.民营工商业完全取代“工商食官”
C.华夏族与戎蛮夷狄完成民族交融形成汉族D.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土地国有制
2024-03-27更新 | 38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诏:“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用急不待秋,方青苗即征之,号青苗钱”,“五年始定法,夏上田亩税六升,下田税四升,秋上田税五升,下田税三升,此夏秋分征也”对上述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制度变革具有渐变特征B.唐代宗已全面实施两税法
C.与王安石青苗法内容一致D.实现减轻民负的根本目的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射洪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