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官僚制度逐渐形成。为适应行政管理需要,大量复杂的公文及其制度随之产生。秦汉公文无论类型、运转程序及制度规定都为中国古代公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皇帝御用文书最为重要,具有法律效应。起初,丞相、御史府起着中央文书上呈下发的核心作用,“尚书”最初只是宫中掌管文书的小吏,但尚书是皇帝身边公文上呈下发的关键,其后因为处于政治信息的枢纽而日益重要,西汉晚期以后,逐渐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郡县是公文的转承、发布和执行机构,上计文书是联系中央与地方的重要公文之一、《后汉书》载,桂阳太守卫飒在境内“列亭传,置邮驿”。同时,秦汉公文文书繁多庞杂,干扰正常行政管理,一些官僚机构用文书欺上瞒下,流于形式而不解决实际问题。

——改编自卜宪群《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

材料二   隋朝,建立了沟通全国的四通八达的驿道,文书的传递、物资的运送以及官员的公事往来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其后文书传递日益精细化。

唐朝,吏部选拔官员更重视文书写作能力,“身言书判”择人四法,多与之相关。所有文书都必须详细登载印发时期,而且要定期归档,以便回溯。

宋朝,皇帝通过章奏处理走到了政务处理的前台,宰辅则逐渐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

明朝,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余份公文;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文本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州县政府依靠文书维持运行。

清朝,雍正强调密折是臣僚和自己沟通的绝密渠道,看重其密、速、详。

——改编自刘杰、黄维庆《“以文书治天下”——一个政府史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推行文书治国的条件,并简析汉代尚书台成为行政中枢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的“以文书治天下”。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2019年,英国著名媒体BBC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灵、屠呦呦入围科学类候选人。栏目介绍说:“他们的共同努力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揭开了宇宙的神秘面纱,并彻底革新了技术。”可见科技人物的人选侧重于其(     
A.对新质生产力的贡献B.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C.科学探索拓展到宇宙D.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朝前期,朱元璋倡导下,官方大规模刻书,尤以四书五经、律令典籍为盛。中后期民间刻书却空前繁荣起来,大藏书家为了保存宋元典籍而制版刻书;书坊只要是大众所需,无论是儒、医、佛、道,还是科技书籍、通俗读物,无不印刷。这些变化(     
A.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削弱B.受商品经济繁荣的影响
C.冲击了阳明心学的地位D.源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因助唐平乱有功,回纥汗国要求唐朝每年收购十万匹马,以获得百万匹丝绸。大历八年(773年),回纥一次就运回丝绸一千多车。北方草原上的回纥牧民“衣皮食肉”,回纥贵族谋求大量丝绸主要是为了(     
A.改善牧民衣食习惯B.武装唐军骑兵遏制藩镇
C.贩运西方牟取暴利D.自用以彰显奢华与地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周礼》记载,秋官司寇下属有掌接待邦国宾客(诸侯使者)礼仪的官员,称为(     
A.宾B.大鸿胪C.小行人D.外务部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湖南洪江高庙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自身跨度两千年。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白陶,在祭祀场地层堆积中,出土了大量以凤鸟、獠牙兽面、太阳、八角星、天梯、神山等图像主题做装饰的陶器,构建了我国年代最为古老的神灵体系。这说明(     
A.确实存在五千年以上的中华文明B.祭祀活动借助神灵建构阶级等级
C.洪江是中国一切神话艺术的源头D.当时该地区民众的精神生活丰富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明确地将“天下”与“国家”区分开来,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对他而言,天下是文明,国家是政权,只要保持天下的秩序,即使政权变化也无妨。由此可见,其儒家思想主张(     
A.人间仁义高于国家政权B.三纲五常是社会的至高准则
C.“治国平天下”一体化D.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是相对的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更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官亩给一夫”。商鞅变法鼓励小家庭制,使每家只有“一男”,这使当时农民平时家家为农,每户人口少而耕地面积增,从而实现“开阡陌封疆(打破三代以来的旧田界而建立一种新田界),而赋税平”。

——根据《史记》《新唐书》整理

材料二   485年十月,冯太后颁布均田诏令“通过均田劝课农桑,建立富民的根本”。均田从“方割”(把土地划分成一块块,按人口分给无地或少地的百姓)京畿及京城国有土地开始。486年初,针对北魏“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疏,首倡实行租调制和检查户口、征派赋役的三长制。御前会议讨论时,三长制遭多人反对。李冲说:“趁课调期间实行新制,让百姓知道赋税公平了,他们既能理解,又得到好处,实行起来就容易了。”冯太后倾听和比较了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后,果断地在二月下诏,迅速推行三长制和租调制,以配套刚推行的均田制。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商鞅开阡陌和北魏实施均田制在目的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及时实行三长制的意义。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1590年致信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朝鲜国王斥责其“辞旨张皇”。不久,丰臣秀吉遣兵50万发动侵朝战争。与之相关的历史解读合理的是(     
A.朝鲜孤军奋战维护了独立B.倭患刺激了日本侵略野心
C.丰臣秀吉受儒家影响甚深D.东亚国际格局出现大改变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9年,美国新闻总署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图书馆网络体系和图书流通系统,分布在全球70个国家的161个图书馆和文化中心。这一年新闻署还翻译了35种语言图书多达700万册,绝大部分流向第三世界国家。美国海外图书馆项目(     
A.旨在推动世界文化繁荣B.促进文化多元交流
C.导致美苏争霸美国占优D.提升了美国的形象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