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卡尔·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材料二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做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

——摘编自李宏图等《世界历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柳叶刀》(国际医学学术期刊)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1843年死亡的平均年龄
地区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
农村地区/岁
拉特兰524138
巴斯553725
工业区/岁
利兹442719
曼彻斯特382017

——摘编自《AP欧洲史课程考试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蒸汽动力运用和机器化生产两方面来分析“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2024-05-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陈衍(1856-1937),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著有《货币论》,翻译《日本商律》《商业经济学》《银行论》等经济类论著。清末,国内“铜矿日塞,钢苗不旺,铜本难铸”,而国际市场上钢价也日益高昂,各地铸币局相继停铸胡币,金汇兑制度的推广导致国际银价大跳,拥有国内发行权的外国银元在国内的传播日广。鉴于此,十九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邀请陈衍前往湖南开展币制改革。陈衍建议以货市整顿钱法,如“一元银元定易若干文钢钱”,以使之“不随市面为涨落也”;并强调:“造赀币者,销于一省,自不如销于数省之获利多。”面对国际变化,陈衍指出:“盘算中国之银,银根必更短绌,似此筹画,中国不行金币,终无以杜将来之患。”陈衍还建议张之洞广发十紫钢元、小银元等,并规定十紫钢元和小银元适用于十文以上的商品交易,十文以下商品使用钢钱。在他的建议下,张之洞还决定使用“暗字银纸”技术,发行由日本大藏省印刷的新式银元票。但由于身份的限制,其改革思想只能被部分采纳并实施,但也为当时全国的货币改革做出了一定贡献。

——摘编自林航、刘艳《陈衍币制改革思想探析》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邀请陈衍推行币制改革的原因,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陈衍币制改革中获得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以来海上霸权的更迭简况

时间霸权更迭
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的霸主地位,随后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四个阶段是2012年之后,积极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合摘编自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海上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2024-05-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是由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周王是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周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包括丰镐和洛邑)被称为“中国”。西周文献中的“中国”也被比作“夏”,大多指向周王族,故“夏”均为单数;这时的“蛮夷”既有受封为异姓诸侯者,也有游离于西周之外者。春秋时期,“夏”逐渐扩展为“诸夏”“华夏”。“中国”不再是周王室独享的领地和权力中心。《左传》记载,东夷诸国与鲁国朝贡多达数十次;齐鲁“夹谷之会”时,齐景公曾奏“夷狄之乐”。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影响力的式微,政治共同体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华夏共同体。诸侯兼并大大拓展了华夏间的深度同质化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华夏文化认同日趋强劲。战国时,诸侯追求的是变法图强,以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中国”境内华夏文化共同体的一统,即“以中国一统”。战国诸子津津乐道于对华夏共祖的探究,对“夷夏”是否一体则鲜有关注。

——摘编自武沐等《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曾将古希腊城邦定义为“一个政体之下的公民共同体”。这里的“政体”一词的希腊文本义即为“城邦制度”。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城邦制度确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立法。著名的例子有斯巴达的莱库古立法和雅典的梭伦立法,此外还有米提林的皮塔科斯“制定了法律,但却未建立政体”等记载。有的“立法者”不仅为自己的城邦立法,甚至还为其他城邦立法。古代希腊城邦共同体的政体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宪法”或者“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的。现代西方社会高度分化,人们的民主生活和希腊城邦公民共同体生活全然不同。古代希腊人并未完全发展出为了保障个人自由而必须限制国家权力的观念。即使在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个体言论和行为的自由实际上置于公民集体的监督之下。尽管苏格拉底并不认同民主政治,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愿逃避城邦对他的判决。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政治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时期华夏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共同体与华夏共同体的不同点,并说明古希腊城邦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先秦时期的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形态差异的认识。
2024-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道二教迅速发展,儒学已经远不如两汉时期兴盛。……唐初,太宗李世民立孔庙为国学,尊孔子为“先圣”,在全国范围内兴办教授儒家经典的学校,大力推行儒学。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领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课本。又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五经正义》,此书在高宗朝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注释儒经必须以此为标准,科举考试依此答卷。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陈寅恪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这种前后两期的划分及其特点不仅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也同时体现在文化学术方面。

——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

材料三   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摘编自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初儒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唐代两个阶段特征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理解。
2023-10-22更新 | 235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湟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8 .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07-0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