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6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1848年1月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欧洲社会形势的评论的一段摘录。这反映出当时欧洲的(     
……今日,这些阶级依然平静。的确,它们并没有达到往日受政治热情煎熬的程度;但是,难道你们看不见他们的热情已从政治上转向社会了吗?难道你们看不见在他们内部逐渐流传一些意见和思想,其目的不仅是要推翻这样一些法律,这样一届内阁,这样一个政府,而且还有这个社会本身,是要动摇它目前赖以支撑的基础吗?……
A.大陆法系弊端暴露需要完善B.新思潮正在推动社会的变革
C.大国争霸已造成了社会动荡D.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2 . 11世纪,位于日本九州的地方行政机构——大宰府,将通过贸易获取的“唐物”进献中央朝廷,天皇观阅“唐物”并将其分赏给王公贵族,这一套仪式被称作“唐物御览”。这一举动(     
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宣示了天皇的统治权威
C.旨在加快日本封建化进程D.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威胁
昨日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元代正式建立驿站制度,以上都、大都为中心,设置了帖里干、木怜、纳怜三条主要驿路,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交通网络,推动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这可以用来说明元代
A.国家管理助推交通建设B.商贸交流主导驿路建设
C.陆路运输成为主要方式D.朝贡体系范围逐步扩大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的留学生在出国前接受了传统私塾教育,其中第一批幼童留学归来在清政府中任职部门分布如下。由此可知这批留学生(     

职业

政治

军事

经济

法律

教育

其他

合计

人数

10

3

5

2

2

8

30

A.兼通中西适应时代需求B.显示出传统教育仍具生命力
C.实现了中体西用的目标D.反映出教育救国的社会心理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5 . 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市令”专管或由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管理各级市场空间的“直管模式”。宋代“市令”几乎消失,代之以在全国各地设置管理贸易的机构征收商业税,呈现出“以税代管”的特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政府财政面临危机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国家治理改弦易辙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葡萄酒是人类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交流扩散过程中,具备了多重属性。

古希腊葡萄酒是重要的贸易品,希腊诸多海洋冒险故事和神话传说中,处处透露着有关葡萄酒的传说。葡萄酒频频出现于雅典节日庆典的酒宴与集会上。苏格拉底认为葡萄酒能让人心气平和,能滋润心灵。
古罗马葡萄酒作为贡品、战利品和商品大量涌入罗马,庞贝古城成为葡萄酒的生产和流通中心。
1516世纪《巨人传》、《神曲》和《十日谈》中均有关于葡萄酒的篇幅。葡萄酒是西班牙、葡萄牙航海贸易的必需品,也是城市和农村的重要消费品。
1819世纪科学研究的发展和酿造设备的改良,使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法国大革命时,每年约有10万公升的葡萄酒运往巴黎。波尔多瓦葡萄酒成为法国万国工业博览会耀眼的商品。日本明治政府曾派人到法国考察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20世纪美国作为葡萄酒的生产国加大市场争夺。苏联不仅形成了葡萄酒的大型生产地带,而且也促成了东欧诸国葡萄酒生产国有化。智利、阿根廷作为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国崛起。

——摘编自瞿亮《葡萄酒的世界史:自然惠赠与人类智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种葡萄酒的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7 . 中国茶叶在17世纪传入英国,因运费昂贵,加上政府重税,只有贵族阶层能够享用,喝茶成为身份的象征。18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平民模仿贵族饮茶习惯,饮茶成为社会潮流。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贸易的扩大B.价格革命的推动
C.消费观念的改变D.议会政治的完善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机械时钟诞生于14世纪的欧洲,随后在英、法等国推动下,向世界各地传播。1540年,罗马教皇派出传教士来到中国,借由传播钟表想要秘密进入广东,但未能如愿。1583年,意大利教士罗明坚对自鸣钟作出调整,把欧洲一日二十四小时制改为一日十二个时辰,把阿拉伯文字改成中文,报时更加精确,逐渐得到中国民众认可。17世纪中叶中国工匠已经能够独立制作钟表,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手中工夫制作。清代初期,苏州、上海、广州和福州等地制钟业纷纷建立。康熙初年,专门建立皇家制钟工场,乾隆时期制钟工场进一步扩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和训练中心,制成的钟称“御制”,这些钟大多供官庭、皇族使用。

——摘编自陈祖维《欧洲机械钟的传入和中国近代钟表业的发展》

材料二:烟台德顺兴造钟厂始建于1915年,是中国近代钟表工业的发祥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品远销海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烟台后,德顺兴造钟厂赖以进口原材料的德商相继撤离,使得造钟厂产品质量下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更为低迷。新中国成立后德顺兴逐渐复苏,1952年德顺兴造钟厂年产钟表2300多只,产值达44万元。1954年德顺兴与新得、永业造钟厂实现了公私合营,合并为烟台造钟厂,此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由于传统的经营习惯,企业的生产仍受到一定限制。1987年,造钟厂组建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逐渐形成以22条生产线为主体的专业化配套生产体系和年产钟表1000万只的生产规模,并先后4次获得我国钟表产品最高奖——国家银制奖,公司继续加快技术进步,发展产品出口和合资合作,向着高技术、规模化、外向型方向迈进。

——摘编自孙学磊《德顺兴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械时钟传入中国的背景,并概括清代中国制钟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顺兴造钟厂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德顺兴造钟厂发展的历史意义。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9 . [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

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

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
昨日更新 | 31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A.积极反思纳粹罪行B.致力于摆脱战败阴影
C.重视传承电影艺术D.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