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3 . 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     
时间概况
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
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
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
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
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
4 . 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5 . 12世纪中期,英国的伯爵领由原来的8个激增至22个,一些伯爵还控制着地方郡政;中小贵族或倾家荡产,或被迫依附强有力的大贵族;新增私家城堡约300座。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B.庄园经济发达C.民族国家逐步形成D.封建割据严重
6 . 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光武帝刘秀颁发“度田令”,检查耕田与户口实数,即对原有户籍上的户口、年纪进行核实,对垦田进行实地丈量。“度田令”是在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根据豪强地主拥有私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此举意在(     
A.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B.保障土地合法买卖
C.减轻自耕农经济负担D.笼络豪强地主势力
8 . 汉代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立相对于“内郡”而言的边郡,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此举旨在(       
A.尊重地区习俗差异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建立中国科学院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1956年,党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迅速建立完整的科研队伍、学科体系和科研布局,实施“两弹一星”工程等一大批科技攻关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杨冬权《科技发展“迭代更新、超越千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完成了一次次跨越,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从合成人工牛胰岛素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航空、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科学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逸铭《新中国30年的主要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得以奠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作用。
2024-06-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381年,楚国部分贵族在停放楚悼王遗体的寝殿内乱箭射杀了改革家吴起;公元前314年,试图激进改革的燕王哙,因太子引来的齐军攻破都城而身死;公元前295年,通过改革使赵国军力大增的赵武灵王,因国内权力之争,被围困于行宫中饥饿而死。这些事件反映出,战国时期(       
A.多国变法脱离实际B.社会变革阻力较大C.礼乐制度开始崩溃D.君主权力尚不集中
2024-06-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