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它首先在意大利兴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谁又能想象的到,这一切,竟是人们对于黑死病瘟疫肆虐、整个欧洲陷入瘫瘓之中的一种本能反应?大瘟疫和伴随而来的封建主义危机带来了饥饿、战争、愚昧、冷漠、迷信和死亡。就意大利政局来说,政治分裂导致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罗马之间战争不断,法国、德国则在意大利争霸,加深了意大利社会秩序紊乱和经济崩溃。在这种情境下文艺复兴运动爆发,新文化就成了灿烂阳光,在文化上起到维护意大利统一的作用。

——朱孝远《欧洲文艺复兴的当代启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群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爆发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的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
(3)据材料一、二,归纳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年的周敦颐、程颢、程颐提出了新形式的唯心主义体系。周程以继承古代儒家自居,实际上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很多思想。他们的唯心主义体系,是古代儒家孔孟之道与道家老庄学说和佛教唯心主义的综合,他们都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说成是天经地义,把封建道德基本原则即所谓三纲五常绝对化、永恒化,从而满足官僚地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需要。

——郑红峰《中国哲学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尤其是文化领域,于唐、宋几个世纪内达到顶峰,这也是事实。在这几个世纪中,除了出现许多学者撰写的无所不包的各朝历史外,还出现了佛经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如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简析印刷术产生的影响。
3 . 中国改革离不开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不能变,一变就人心不安。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不能象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阔。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
发展是硬道理,不要丧失时机,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经济“过热”,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票子发得多了一些,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非常严重,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敌人知道变不了,但是我们这些老人呜呼哀哉后,谁来保险?

——摘自王焕伟胡椿《从南巡讲话透视邓小平同志的忧患意识》

材料二   二十年来,我们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树起的这块界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通过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一次又一次飞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启动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也使中国的改革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感性认识阶段。

——摘自陶戌林《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次飞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同志为哪些事情担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次飞跃的?请你谈谈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在交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是随之历变,迁把自己时间起来,自我孤立,这对于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海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些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放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小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西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邓小平19889月《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的讲话》

(1)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 “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之地,与“四方”对称。在春秋早期, “中国”一词指代的是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夷戎蛮狄都不在这一范围之内。此后 ,周边多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 “中国”一词又可以指通过文化、礼仪上的优势来影响四方。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在古代观念上,四 夷夏之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不是 ‘血统’而是 ‘文化’。”到了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率先提出 “新中国”这一概念 ,实现了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初步设想。辛亥革命后 ,国 人就未来中国展开激烈争论:立宪派坚持建立君主立宪式的 “新中国”,革命派则坚持民主共和式的“新中国”。“五四”之后 ,国共两党成为民国政治的主角,中 国共产党从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新中国”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 “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力释放出来;国民党在 1924年 改组后亦不断解释 “新中国”并在抗战中形成独具特色的 “新中国”理论。

——摘编 自史宏波 《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 “中国”概念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新中国”内涵不断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6 .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既体现在其所处时代,也传承历史、影响至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材料三  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 张苹《孙中山传》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2021-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在新旧思想、新旧文化的撞击中,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士不知科学,故袭阴阳家符瑞五行之说,惑世诬民,地气风水之谈,乞灵枯骨。农不知科学,故无择种去虫之术。工不知科学,故货弃于地,战斗生事之所需,一一仰给于异国。商不知科学,故惟识罔取近利,未来之胜算,无容心焉。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袭古方以投药饵,其术殆与矢人同科;其想象之最神奇者,莫如“气”之一说,其说且通于力士羽流之术;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气”之果为何物也!

——《青年杂志》l卷l号,1915年9月15日

材料三   

人物著作部分观点摘录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狂人日记》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据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在政治变革上的表现和对思想文化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思想原因。
(3)将材料四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近代思想解放的发展特征.
2020-08-3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

——《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利用中国形象批判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找到的“最重要的是非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是非标准是由近代哪些中西文化论争的核心主张积累而来?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1-01-2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1930 年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蔡元培散文》

材料二:关于孔子的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孔子如果不给“礼”注入某些新的意义,那他不可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子夏问孔子:“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以后呢?”孔子称赞子夏:“你真是启发我的人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②对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人们曾认为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一种误解。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发展的源泉。

——整理自刘加临《忧国忧民的古代圣贤》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指出孔子注入“礼”中的新意义,并结合所学分析孔子被尊崇为中国封建社会“圣人”的主要原因。侧重分析②,结合所学简述孔子中庸之道的内涵,并指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
2021-02-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21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被认为是刺激19世纪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该书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与此作品风格接近的是
A.《等待戈多》B.《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C.《百年孤独》D.《约翰·克利斯朵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