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材料二   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误读”、“误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2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2019-01-30更新 | 1860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

“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5 .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注重教育的作用。

(1)被后人尊称为“至圣”的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重要贡献?

(2)汉武帝时,兴办的官立最高学府是什么,有何历史影响?

(3)“1915年以后一大批白话作品开始进入语文教材,并逐渐构成了语文教育内容的主体。”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语文教材所渗透的主流政治思想是什么?

6 . 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2017-11-08更新 | 532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提出:“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A.传统文化遭到鲁迅等人的绝对否定
B.“完全拒绝”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沦丧
C.鲁迅等人的觉醒不在于外来的侵略
D.接受西方文化是中国近代化必由之路

8 .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经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2017-02-24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10 . 2014年9月是孔子2565岁诞辰月,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及相关组织用祭孔活动对其表达敬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自淮南还京,经过阙里,以“太牢”祭祀孔子。开皇帝祭孔之先。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汉桓帝下诏重修孔庙,任命孔和为守庙官,并立碑记载。
材料三 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纪念孔子2556岁诞辰大会,并发表了《人类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海峡两岸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曲阜是祭孔的主会场
世界各地的30余家孔庙、文庙和孔子纪念地一起参与祭孔活动,CCTV以特别节目的形式,用3个小时的宏大篇幅向全球直播。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
领域
信 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归纳说明汉代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如此祭孔的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2016-11-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射阳中学滨海中学高三下期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