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冷漠,使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处于失落和寂寞状态。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和生活灾难,使艺术家出现悲观厌世和消极逃避的状态。因而以象征、变形、扭曲、抽象等艺术手法展示主观精神世界和现代观念的绘画诞生了。这一评论
A.揭示了现代主义绘画诞生的背景
B.说明绘画作品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C.反映科技对绘画技法的促进作用
D.认为绘画应以战争和灾难为主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7年一份全国性的诗歌杂志《诗刊》创刊,该刊物在发表毛泽东和许多重要诗人作品的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新人的作品,在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也注重表达对于不同艺术观念的尊重。由此可以得出,《诗刊》创刊的主要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包容性艺术方针的提出
C.诗人坚持以群体为本位的理念
D.新中国强调对主流价值的尊重
2018-12-20更新 | 8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表。
朝代治国思想背景
《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嬴政时,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汉书》:汉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箠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宿麦,缓解饥荒。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宿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此演变表明
A.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D.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5 . 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深受西方思想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吾今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三   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使吾人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指出“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中“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梁启超的上述主张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当时陈独秀断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依据是什么?为实现“伦理的觉悟”,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尼古拉・比萨诺是中世纪宫廷文化培育的艺术家,其大理石浮雕《最后的审判》背景有宗教教义描绘的场景,受罪人被恶魔折磨,受罚或得救的灵魂都以现实个体的人的形象,而非程式化的出现,在大街上能找到他们的容貌,看到的人可以想象到他们的身体走路或起跑的样子。这一浮雕
A.表明基督教仍然严格控制思想
B.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C.描绘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遭遇
D.具有典型中世纪宗教画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听爵士乐、跳摇摆舞等极端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并创造了”hip”这个词,这就是嬉皮士文化。关于这种文化产生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新的荒诞派文学的产生
B.美国的民权运动已经取得成果
C.是文化在特定时期的自我调节
D.物质生活丰富和传统信仰缺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2年,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发表了《女权辩护》,标志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开端。1850年,弗朗西丝·玛丽·巴斯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所全日制女子中学;18'57年至1882年,共计18份《已婚妇女财产权法修正案》被提交议会。1882年,英国妇女终于获得完全的财产支配权。1866年4月,英国妇女起草了要求议会在适当条件下给予妇女选举权的请愿书。1928年,《平等选举权代表案》得以通过,这标志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获得最终胜利。与英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变革更为剧烈。1902年,由中国教育学会成员蒋智由、黄宗仰提议,蔡元培、林獬、陈范等联名发起,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女学。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1922年,中国共产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明确指出:“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从此,妇女参政运动成为无产阶级运动的一部分。1930年底,国民党立法院通过的《民法继承编》正式承认女子的财产继承权。

——摘编自吴攸《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中国妇女》1963年第10期上发表了福州市造船厂车工隙梅英的回忆录《我是怎样争取婚姻自主的》。文章回忆了她如何对抗家庭的坚决反对,与担任业余工校文化教员的恋人陈桓争取婚姻自由的经历。因为陈桓收入较低且脚有残疾,父母不同意二人结婚。女主人公与爱人去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父母要求退婚时,她说,“我没有违法,也没有爱错人。我们一起到区里去评理吧,由政府来判断我该不该退婚”。她请求妇代会帮她解决问题,劝自己的父母不要收礼金,领导也支持她与旧思想斗争、婚事从简,并给她的父母做工作。最后其父母终于同意了她的婚事。

——摘编自刘希《对“妇女解放”的认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主义运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20世纪初中国女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地位的变化。
9 .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南北战争
B.法国启蒙运动
C.欧洲宗教改革
D.英国光荣革命
2018-06-19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中国西方
婚姻目的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择偶标准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夫妻关系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