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1 . 历史专家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材料二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三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 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 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 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2023-02-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填涂字母)

人物                                        言论


①孔子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老子                      B.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③孟子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韩非子                  D.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⑤墨子                      E.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思想家的言论,判断他们各自所代表的学派,并简要阐释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

材料: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进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023-11-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闵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中体西用”正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不久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出现,正说明一些中国人改变了“夷夏之防”的旧观念,提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的一种战略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阶段,“中体西用”的提出者们只好在维护“中体”的大旗下学习“西学”。如果没有“中体”作为皮,则“西学”之毛亦无所依托。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口号来。

﹣摘编自王双印《“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如梁启超、孙家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若要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

﹣摘编自刘长生《“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后,经学日趋昌盛,太学中的经学博士就是专治一经的经师,皓首穷经,搞章句之学。两汉博士通过荐举、征召等途径可任太傅少傅、刺史太守、奉常议郎等官职。经学博士是汉代官方确认的学术权威,负责经学的研究与传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明代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通过追求高级的道德哲学状态,重构政治哲学实践。清初,破解国破家亡的历史遗憾,重回实学研究,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社会的一切方面。19世纪“今文经学派”中的龚自珍、魏源,分别提出“改制更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具有鲜明时代价值的实践指向。

——摘编自汪四红《论传统文化的“经世致用”和马克思“实践观”的互融相通》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回归传统经世致用观。他宣扬以学术经国济世,致力于民众历史教育和边疆史地研究,他根据时代要求对经世致用论作了发展,突出史学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的作用;在形式上,他不再限于传统学术研究和史学著述,通过撰写新历史教科书和各类通俗历史读物传播历史知识。

——摘编自徐国利《民国时期顾颉刚学术价值观的转向及与经世致用观的离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经学与明清经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顾颉刚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及原因。
2023-10-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创新班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从古希腊时期到近代社会,西欧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改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近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的时间阶段,并概括这一时期西欧的文化特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材料一里中世纪文化与“光辉”古代文化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例在艺术领域“先进的意大利人”的代表,并分析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的促进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3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邵雍(1012—1077),字尧夫,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欲求取功名。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自号为“安乐先生”。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但他无意于仕途,拒绝了庙堂,选择了山林,刻苦为学,勤于研究。程颢为其所做的墓志铭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

——摘编自《宋史·列传·邵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邵雍成为“北宋五子”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概括邵雍作为一代名士体现的精神价值。
2023-03-30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李贽(15271602),明代泉州晋江人。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为避当朝皇帝朱载屋的讳,遂称李贽,号卓吾。祖籍河南,元末迁入泉州后从商,其祖、父两辈也都是善于经商的穆斯林。

李贽“自幼倔强难化”,强烈反对封建礼教,仕途上处处与上级官僚发生意见冲突。李贽在就南京刑部员外郎期间(隆庆五年[1571]至万历四年[1576]),结识了王守仁的弟子王畿和泰州学派王艮的再传弟子罗汝芳,并拜王艮的次子王襞为师,进一步发挥了王艮关于“百姓日用之道”的学说,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道”并非玄虚,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当下自然”。万历九年春,李贽寄居黄安好友耿定理家,从商著述。万历十二年,耿定理死。李贽与耿定理的哥哥耿定向所持观点大相径庭,二人早有矛盾。耿定向“重名教”,严守封建礼教,恪守孔孟信条;李贽“识真机”,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二人的关系势必由龌龊而成水火。李贽有《答耿中丞》一文,曰:“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不必等待从孔子那里取得知识才算圆满),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离开耿家,寓居麻城维摩庵。万历十四年,在《答耿司寇》一文中,指出封建理学家耿定向等人“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所讲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公又不讲。”“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

万历三十年,76岁的李贽移居通州,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以“惑世诬民”的罪名上特疏劾奏李贽获准,从病床上被拉出,一路昏迷,用门板抬入京城镇府司狱。在狱中,趁侍者为他剃发之时,夺刀自刎,气不绝者两日。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产生的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分中小型出版社出版的马恩经典著作信息

书名编译出版机构出版时间、价格
哲学之贫困杜竹君水沫书店1929年10月初版
宗教·哲学·社会主义林超真沪滨书局1929年10月初版,实价大洋6角半
费尔巴哈论彭嘉生南强书局1929年12月初版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陈启修昆仑书店1930年3月初版,精装道林纸银2元,平装瑞典纸银1.5元。
自由贸易问题邹钟隐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8月初版,实价4角
反杜林论吴亮平江南书店1930年11月初版
政治经济学批判郭沫若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实价大洋1元
机械的唯物论批判杨东莼、宁敦伍昆仑书店1932年5月初版,实价1元
自然辩证法杜畏之神州国光社1932年初版

材料二   中国大革命之后,思想界、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的反思与展望,以及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的兴起,在社会上营造了一种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氛围。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彼时的出版产业生态关系密切。社会需要反映到出版行业,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著作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大出版社放弃的出版选题,成为了中小出版社可能有作为的场所。

——摘编自张国伟《思想、文化与市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小型出版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背景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