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5 道试题
1 . 下面为西方著名绘画作品。这两幅作品
A.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B.都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
C.追求画面的严整和谐D.反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2 . 中国古代科技中,的特点是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
A.农学B.中医学C.数学D.地理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
A.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B.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
C.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4 .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材料认为人本主义思潮
A.背离了资产阶级思想潮流B.否定家庭和群体的作用
C.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价值观D.以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发展为价值取向
5 .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谐的规定体现了
A.僵化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6 . 学者方克立在继承与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学术研究需“马魂、中体、西用”之说,即“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精神指导原则,“中体”强调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不是精神指导原则),“西用”则强调对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的学习与借鉴。对此理念理解最准确的是,学术研究要
A.重视理论自信与民族自信B.具有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
C.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D.坚持在多元合一下的创新
7 . 《汉书•艺文志》称:“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学术文化异常混乱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思想文化趋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伎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各阶级社会地位日益趋于平等B.整个社会具有重视诗歌的风气
C.各种宗教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弭D.官府垄断教育局面被逐渐打破
10 . “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才去也!”材料反映出元政府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其目的在于
A.明经、进士科尊崇儒学
B.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C.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
D.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