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7 道试题
1 . 据如图所示内容,可以推知(     
A.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并未突破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
2022-07-04更新 | 106次组卷 | 32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小时候曾学习曹操的书法,当时他的同学刘共父学的是颜真卿的书法。刘共父批评朱熹说“我所学者唐之忠臣,公所学者汉之篡贼耳”。后来朱熹以此事告诫弟子们要“取法须端”。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书法(     
A.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B.有“书以载道”的传统
C.从自发开始走向自觉阶段D.促进了理学思想的形成
2022-07-03更新 | 221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孟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下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诗词节选,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③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022-06-16更新 | 12253次组卷 | 77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
2022-06-01更新 | 105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新实现统一的隋唐时期,经济发展,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都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在宋代,反映汉、唐1000多年间的10部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以及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诚编著的《营造法式》皆因北宋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而刊行全国,这是我国古代与建筑技术最完整的书籍。唐宋以后,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不断加强,印本书也随之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对象有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因此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中,1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印刷品贸易的国际市场。

——摘编自刘颖《中国古代印刷术的演变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隋唐印刷术发展的原因,并简析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隋唐印刷术发展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2-05-2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一位诗人曾为牛顿写下这段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而牛顿让一切变为光明。”这说明牛顿的学说
A.成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B.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存在
C.有利于冲破传统思想束缚D.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其核心内容是“亲亲”“尊尊”,强调“亲亲有术”“爱有差等”。封建等级制度到汉代得到进一步强化,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上溯于天”,对其作了宗教神学的论证。朱熹则把它发展为神秘的“天理”,王阳明则宣扬“心即理”,认为人人具有先天的维护等级制度的“良知”。王艮在解释“百姓日用之道”时,认为无论贵贱贤愚都具有共同的物质欲求。何心隐则明确提出了“凡有血气者莫不亲,莫不尊”。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完整、准确。)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