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史•道学传》:“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成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其原因是(  )
A.“格物致知”是达到天理的正确途径
B.继承孔孟“道统”并使理学走向成熟
C.朱熹使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D.“明善”是遏制伪善和致良知的关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庄子《杂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活乌龟,也不愿意为庙堂用以卜卦的死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这说明他(  )
A.崇尚“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B.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
C.信仰“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D.淡泊名利、追求精神逍遥自由
3 . 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这几个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3-04更新 | 63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庄子·天道篇》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B.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2020-02-20更新 | 499次组卷 | 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7年,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创作了小说《在路上》。书中主人公萨尔之所以“上路”,是因为 白人的世界不能提供真实的、纯粹的生活,中产阶级所谓的理想和成功都是虚瑕的,因此他主动让自己边缘化,甘愿去做一个“白种黑人”。该作品反映了美国
A.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B.黑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学者对社会弊病的剖析D.民众精神危机的严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氏世范》为南宋孝宗五年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所作,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初名《俗训》,立意“训俗”,即“使田夫野老、幽怨妇女皆晓然于胸”,“庶几息争省刑,俗还醇厚”。后来,其同窗好友刘镇在序言中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成为“世之范模”,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

《袁氏世范》内容摘选

卷别

内容

睦亲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
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已。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已之听。
处己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注:乡里)之术。


凡人行已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
(子弟)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几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治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害卖产之人。


异居分析(分家另过)之初,置产制卖之际,尤不可不仔细,分析止凭阄书(注:分家的契书),典买止凭契书(注:契约、契据)。

——据袁采《袁氏世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氏世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典物理学进入鼎盛时期;化学也已完成了它的革命,取得了精密科学的地位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生命科学也开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新的学科纷纷建立,现代科学体系开始形成。”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牛顿建构经典力学体系B.瓦特研制改良蒸汽机
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D.美国造出电子计算机
8 . 胡适在1923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国民大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020-02-14更新 | 94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对19世纪中期创立的两个学说有过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对两个学说共性表述正确 的是
A.解释了自然界进化演变的机制B.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
C.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D.助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时善教得民心”“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化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击奸去奷之本莫深于严刑故王者以赏禁以刑劝求过不求善藉刑以去刑。

——擒自商鞅《商君书·开塞》

材料三   战国时期诸侯争雄兼并战争连年不绝。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民的价值进一步受到重视。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一步总结道“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蒙。”“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摘编自张晋藩《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商鞅两人治国主张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上述主张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