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2 . 新文化运动对孝德批判源于一篇文章《非孝》,该文作者原本是一个坚定的儒学卫道者。但经历了母亲患病后,父亲认为母亲已是必死之人,不必再花钱去治疗,父亲的冷漠让他万分失望,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他整个人发生了转变,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由此可见,该文章的主旨是(     
A.反对奉养父母和养育之人B.否定儒学倡导的伦理道德
C.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D.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
3 . 马克斯·韦伯说:“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实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新的社会伦理的本质是(     
A.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再生B.中世纪城市自治和市民阶层兴起的反映
C.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离D.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源指出“专主于便民者,民便而国亦利;专主于利国者,民不便,而利归中饱,国乃愈贫。”他一再宣称:“士无富户则国贫,士无中户则国危”。魏源的主张(     
A.体现出寻求富强之术的旨趣B.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涌现
C.正确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源D.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
2023-10-18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时期,许多胡人来到长安开铺经商。李白《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元稹在《法曲》中说: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腔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进胡音务胡乐。这反映了唐代(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风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
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D.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主张以德治国B.批判商周腐败问题C.提倡社会改革D.关注社会秩序问题
7 . 新教创造了一个新的伦理,虽然不要求贫苦,却不容许为了追求财富而走向骄奢的歧途;虽然不要求独身,却把婚姻完全视为合理养育后代的制度。有人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你认为你已经逃出了寺院,然而所有人都成了终身僧侣”。这说明宗教改革(     
A.消除了信徒的自由意识B.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C.动摇了人们的宗教信仰D.蕴含着现实的功利追求
8 . 有书法家评论某一字体为:“举而察之,以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纤细),随体散布…(如)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张牙舞爪)”。下列书法作品符合该字体特征的是(     
A.B.
C.D.
9 .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     
A.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10 . 贾谊在指责骄奢的商贾剥削农民的后果时说道:“饥寒切于民之肌肤……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然而献计者曰‘毋动’为大耳!夫俗至大不敬也,至无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据上述材料可推知(     
A.汉初社会经济百废待兴B.贾谊反对推行重农抑商
C.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黄老之学客观上助力商贾
2023-10-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