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920年《新青年》刊发的关于各地工人状况的部分调查报告。这说明当时
作者篇名作者篇名
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邕《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
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刚影《北京劳动状况》
高君字《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底风俗》
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
A.知识分子注重社会实践B.中国共产党重视工农联合
C.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D.国民的参政意识日益增强
2021-05-29更新 | 63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蔡侯纸   隶书   耧车   州牧   水排
瓦子   参知政事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雕版印刷   安史之乱   釉下彩绘   俞大娘航船   坊市
刀形币   《周颂》   淬火工艺   司南   都江堰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
3 . 下表为部分明代通俗小说作品情况表。表中所列"居住地"均属明代主要运河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
A.历史传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B.小说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崛起
C.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D.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
2020-12-15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下表列举了他的部分科学成就。

成就隙积术会圆术磁学光学声学
简介把求解不连续个体的累积数,化为连续整体数值来求解,已具有了用连续摸型解决离散问题的思想。由弦求弧的方法,为中国球面三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天文计算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偏角”的存在。利用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提出若将小平面镜磨凸,就可“全纳人面”。世界上最早发现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并记录下共鸣现象。提出了“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以此来解释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头,可以听到数里外人马声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沈括 》等

材料二 秦汉至唐宋,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科技有所发展,某些领域仍领先于世界,但总体上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明代以后,由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明清科技发展史中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总结其历史教训,就是为了切实重视科学技术,不重蹈覆辙。”

——刘尚希等《明清科技发展:政府作用与历史经验教训》

材料三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来说,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的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中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突出成就,并概述它与前一次“科学革命”成就之间的关系。
2021-03-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文化运动期间北京大学出现许多社团(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哲学研究会马叙伦等研究东西方哲学
平民教育讲演团邓中夏等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自觉心
新潮社傅斯年介绍西洋近代思潮
马尔克斯研究研究李大钊研究马尔克斯
国故月刊社刘师培等阐明中国固有之学术

A.政治氛围民主开放B.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界共识
C.传统文化失去价值D.学界都渴望改造中国社会
2021-02-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为西方理想国家阶层简表。这种理想国家设计
A.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制度的反思B.体现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诉求
C.推动了西方近代代议制民主的确立D.影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体选择
2021-02-2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史上,无论执政者,还是反对党,一度都强调民智未开,并以此论证自家的政治主张。1896年,梁启超作《古议院考》,以民智未开为由,建议缓开议院:“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1906年,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同时声明,“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民智未开,遂成为清廷拖延宪政最堂皇的理由。袁世凯恢复帝制,请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宪法顾问的美国法学家古德诺助阵,云:“民低下之国,其人民平日未尝与知政事,绝无政治之智慧,则率行共和制,断无善果。”他暗示,基于民智未开,中国该由共和制重返君主制。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史上哪些人(或政治力量)认为“民智未开”,其各自的真实意图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中国在“开民智”的教育领域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1-03-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对下表内容解读合理的是
诗人诗句
杜甫【唐】“渔人漾舟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翁卷【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苏轼【宋】“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A.民族交融促进市民文化发展B.宫廷文化已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劳动生活影响诗歌创作
2021-02-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西汉至王莽时期太学博士弟子人数的情况表。据此可知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日益巩固B.社会重学风气得以提高
C.选官途径日益多元化D.精英教育渐趋世俗化
10 . 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
中国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
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2021-01-08更新 | 178次组卷 | 35卷引用:安徽省阜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年级阶段考试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